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邊放慢車速,朝上指了指雨簾。“我知道你想去看看。”

我的確想去。我拼命伸長脖子,終於透過溼漉漉的樹枝看到了城堡——破舊的褐色塔樓,矗立在城中央一座陡峭的小山上。

“十四世紀,”我父親沉思道,“還是十三世紀?對這些中世紀的遺蹟我不太瞭解,不知道它們具體屬於哪個世紀。不過我們可以查查導遊手冊。”

“我們可不可以走上去,到處看看?”

“等我明天開完了會,我們就能搞清楚。那些塔樓看上去搖搖欲墜,不過誰知道呢。”

他把車開進市政廳附近的一個停車場,頗有紳士風度地扶我下了車,他皮手套裡的手瘦骨嶙峋。“住店還早了些。你想不想來杯熱茶?”

我們坐在臨窗的桌旁,喝著檸檬茶,杯子很厚,茶水還很燙人,慢慢就著塗了白色奶油的麵包吃沙丁魚,還吃了幾片果子奶油蛋糕。“我們就吃到這兒吧,”我父親說。近來我開始不喜歡他一遍遍吹涼茶水的樣子,害怕他說我們就吃到這兒吧。你正吃在興頭上,他卻叫你停下來,留著肚子吃晚飯。外交把他給毀了。我想,他要是能多點兒生活趣味,本來會過得更快樂的。

“沒想到開車會這麼累,”我父親放下杯子,指著在雨中勉強看得見的城堡。“我們就是從那裡來的,山的另一邊。在山頂上可以望得見阿爾卑斯山。”

我記得山坡上白雪皚皚,群山似乎就在這座城市上空呼吸。現在,在山的遠側,只有我倆在一起。我遲疑著,吸了一口氣。“可以給我講個故事嗎?”

“講阿爾卑斯山的故事?”

“不,”我心頭湧上一陣莫名的恐懼感。“我找到了一些東西,想問問您。”他轉過身來,揚起他灰色眼睛上泛灰的眉毛,溫和地看著我。

“在您的書房裡,”我說。“對不起——我到處亂翻,發現了一些信件和一本書。我沒看——沒怎麼看——那些信。我以為——”

“一本書?”他漫不經心地問道,口氣依然溫和。他只看著杯子,要喝完最後一滴茶水。

“它們看上去——那本書很舊,中間印有一條龍。”

他俯身向前,靜靜地坐著,然後顫抖起來。這個古怪的動作使我立刻警覺起來。如果他真要給我講個故事,這個故事會和以往的截然不同。他低著頭瞟了我一眼,看上去那麼憔悴,那麼悲傷,我吃了一驚。

“您生氣了嗎?”我現在也低著頭看著自己的茶杯。

“沒有,親愛的,”他重重地嘆了口氣,似乎悲傷哽住了他。

第二章(1)

我還是個研究生的時候,我父親說,一個春天的晚上,我獨自坐在學校圖書館裡一個小單間裡自習,很晚了,周圍都是一架架的書。突然,我意識到有人在我的課本中夾放了一本書。

我記得無論在眼前的書架上或在任何其他地方,我都沒見過這本書。我隨便一翻就翻到了書的中間,一條木刻的巨龍橫亙在左右兩頁紙上,它伸展雙翅,長尾巴彎成圈,凶神惡煞,張牙舞爪,爪子上還掛著一面旗,上面只有一個名字,是哥特字型:德拉庫拉。

我一眼就認出了那個名字:貝拉·路格斯(即德拉庫拉)。但名字的拼寫有些怪異,書看上去也很舊了。此外,我是一名學者,對歐洲歷史有著濃厚的興趣。德拉庫拉這名字其實是來自於拉丁詞根,意思是“龍”或“魔鬼”,這是瓦拉幾亞的弗拉德·特彼斯——“刺穿者”——的榮譽稱號。他是喀爾巴阡山脈一片領地的統治者,以酷刑虐待其臣民和戰俘而著稱。我當時在研讀十七世紀阿姆斯特丹的貿易,實在不明白怎麼會有這麼一本書夾在我的書裡。更讓我吃驚的是,那些象牙色的薄紙竟然都是空白的。整本書連扉頁都沒有,當然更沒有出版時間和地點,沒有地圖,沒有卷首或卷尾的空頁,或任何其他的插圖,也沒有任何其他的標記。

我又看了幾分鐘,把它放在桌上,到一樓的圖書分類處,那裡的確有一張主題卡,“瓦拉幾亞的弗拉德三世(特彼斯),1431—1476年——參閱瓦拉幾亞,特蘭西瓦尼亞和德拉庫拉”。我想,我應該先看看地圖。很快,我發現瓦拉幾亞和特蘭西瓦尼亞是兩個古老的地方,位於今天的羅馬尼亞。在一堆圖書目錄卡中,我發現了似乎是圖書館裡關於此題材的惟一的第一手資料,那是一本奇怪的英文小書,是從十九世紀九十年代某些關於吸血鬼德拉庫拉的小冊子翻譯過來的。原文是十五世紀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在紐倫堡出版的。這裡提到了紐倫堡,我心中一涼。就在幾年前,我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