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因為我們相信真心誠意和仔細的計算是彼此矛盾的兩回事,互不相容。既然溫家寶是這麼真誠的一個人,他的一切言語行動也就都是“發自內心”的了,怎能讓“公關”二字給玷汙?
真誠就一定容不下公關嗎?天生的性格與後來加工的設計就一定是矛盾的嗎?從政的政治家明明內向就不能強裝張揚,明明木訥最好就別故作風趣。成功的政治家不該為自己規劃一條違背自己性格的形象道路,相反地,他要在已有的基礎上突出強項掩飾弱點。
所以我們不應該回避溫家寶的公關策略這個話題,反而要從專業政治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別小看政治報道和政治評論的語言現代化,這也是政治現代化的一部分。
原題為“被神化的‘人格魅力’”,刊於《南方都市報》2007年04月19日
天88天66網 每天進步一點點 //。txtpub。
◎日本(1)
搞清楚你反對的物件
一提到近日席捲中國各地的反日浪潮,我們很容易就陷入一個思想陷阱:要不義憤填膺地在旁吶喊打氣,全力支援;要不就是站在一邊,抱著懷疑犬儒的態度冷嘲熱諷。以上兩種非此即彼的立場並不足取。此外,當然還有很多論者會同情中國民眾的情緒和立場,同時呼籲遊行人士和部分激烈的“憤青”保持冷靜理性;但又往往失之於缺乏思想的深度,點到即止。究竟我們應該怎樣看這場反日浪潮,又怎樣確切地去掌握在它背後浮現的所謂“日本問題”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懷疑各處反日遊行和行動的諸種論點有什麼問題。有些論者(包括我的好友)認為發生在過去一週內的各處遊行只是官方暗中發動的虛假“民間行動”,因為中國政府根本不可能允許真正由人民自主發起的抗議集會。我覺得這種說法實在太過想當然耳,純粹來自對於中國社會的刻板印象,脫離實際甚遠。凡有機會採訪過當年在北京抗議美軍“誤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集會的記者,都知道那一次遊行不只得到了官方默許,甚至還有學校加入組織,派校車接送學生到美國大使館。可是這一趟遊行卻大不相同,不只沒有官方介入的跡象,甚至找不到一些像樣的組織單位(如“愛國者同盟”),完全是一次由三兩個網友以網上留言和手機簡訊動員起來的“聰明群眾”(Smart Mob)行動。而且幾條遊行路線的設定也是臨時“走”出來的,充滿了隨機應變的色彩及意外。
其實只要看多點內地新聞就知道,這一兩年來由民間發起,但政府事先一無所知的群眾運動不在少數。有的是官方不能容忍的,有的是官方默默接受但又不願正式稱之為“示威遊行”,於是叫做“上訪”和“請願”的。我並不是要說中國政府已經大開遊行自由之門,只是想指出今天的中國的確可能出現既非官方策動,亦非官方可預先阻止的民間群眾集會。最近的反日遊行就是這樣一種集會,只是官方明顯地沒有干預介入。
也有些人強調政府不介入就是一種默許。從1990年代“中國可以說不”的潮流開始,一股勢力愈來愈大的新民族主義就日漸成形,並且助長了所謂的“憤青”現象。在這個過程裡面,官方的確有一定的角色。倒不一定說是積極的倡導,而可以是左右透過傳媒報道資訊的種類和範圍的細緻,就可以構成助力。不過如果過度重視官方的角色,可能就會忽略了民間自主及社會內在的種種因素,可能就會輕視了政府以外還有什麼東西構成了當前民族主義的熱潮。關於這點,我以後還會另文細談,現在暫且不表。
當然,還有朋友提出歷史反省的責任問題,認為中國不能一方面要求日本反省歷史,認真道歉,同時卻掩蓋自己歷史上的失誤。我贊成這個說法,可是在同意之餘也有必要指出,中國自己的歷史懺悔意識不足,不等於日本也自動地不用懺悔。同樣地,就算當前民間反日情緒是由中國官方鼓動,就算北京、深圳、成都和廣州的遊行是由官方組織,也不等於批評日本修訂教科書就是錯誤的。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理由只是因為“官方默許”和“官方引導”,就要否定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和它所針對的問題。
還有一種看法在內地也相當流行,就是主張“抗日不如自強”。與其罷買日貨,不如先搞好國貨的質量和信譽;與其耗費時間和精力去散佈仇日言論,上街焚燒日本國旗,不如集中精神檢討自己的社會體制,壯大國家實力。這種想法的第一個問題是假設了我們現在只能做一件事,就是強化中國本身,於是可以漠視仍然在世的慰安婦繼續得不到合理賠償,而且還要受到日本新版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