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6部分

'2'二月,魏明帝頒詔改封諸侯王,都由郡改稱為國。

'3'帝受女淑卒,帝痛之甚,追諡平原懿公主,立廟洛陽,葬於南陵,取甄后從孫黃與之合葬,追封黃為列侯,為之置後,襲爵。帝欲自臨送葬,又欲幸許。司空陳群諫曰:“八歲下殤,禮所不備,況未期月,而以成人禮述之,加以制服,舉朝素衣,朝夕哭臨,自古以來,未有此比。而乃復自往視陵,親臨祖 載。願陛下抑割無益有損之事,此萬國之至望也。又聞駕欲幸許昌,二宮上下,皆悉居東,舉朝大小,莫不驚怪。或言欲以避衰,或言欲以便移殿舍,或不知何故。臣以為喜兇有命,禍福由人,移走求安,則亦無益。若必當移避,繕治金墉城西宮及孟津別宮,皆可權時分止,何為舉宮暴露野次,內公私煩費 ,不可計量。且吉士賢人,猶不妄徙其家,以寧鄉邑,使無恐懼之心,況乃帝王成國之主,行止動靜,豈可輕脫哉!”少府楊阜曰:“文皇帝、武宣皇后崩,陛下皆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備不虞也;何至該抱之赤子而送葬也哉!”帝皆 不聽。三月,癸酉,行東巡。

'3'明帝的愛女曹淑去世,明帝極為悲痛,追諡為平原懿公主,在洛陽建廟,在南陵安葬,取甄后已亡的侄孫甄黃與她合葬匹配,追封甄黃為侯爵,併為他選立繼承人,承襲爵位。明帝想要親皇送葬,還想前往許昌。司空陳群直言規勸說:“八歲以下的孩子死亡,沒有喪葬的禮儀,何況還未滿月,就以成人喪葬之送葬,加穿喪服,滿朝都穿白衣服,日夜在棺哀哭,自古以來沒有能與此相比的。而陛下還要親自去察看陵暮,親自送葬。願陛下抑制割捨這種有損無益之事,這是普天下最大的願望。又聽說陛下打算駕臨許昌,太后、皇后兩宮上下,都一齊隨駕東行,滿朝大小官員無不感到震驚奇怪。有人說這是想要避災,有人說是打算營繕宮室而遷移殿舍,有的則不知什麼原因。我認為吉祥和兇險,全是天命,災禍和福分,由人掌握,用移居來祈求平安,也無益於事。如果必須移居避災,修繕整治金墉城西宮及孟津別宮,都可暫時分住,為什麼要舉宮上下暴露在曠野之地,公私花費巨大,難以計算。而且賢人吉士還不輕易遷居搬家,以便鄉里安寧,使鄉親們沒有恐懼之心,何況陛下是天下的主人,一舉一動怎麼可以如此輕率呢!”少府楊阜說:“文皇帝、武宣皇后去世,陛下都不送葬,為的是以國家利益為重,以防不測,為什麼要給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送葬呢?”明帝都不接受。三月,癸酉(初七),起駕向東巡遊。

'4'吳主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乘海之遼東,從公孫淵求馬。

'4'吳王派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乘船渡海到遼東,向公孫淵求購馬匹。

初,虞翻性疏直,數有酒失,又好抵忤人,多見謗毀。吳主嘗與張昭論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而神仙,世豈有仙人也!”吳主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及周賀等之遼東,翻聞之,以為五宜討;遼東絕遠,聽使來屬,尚不足取,今去人財以求馬,既非國利,又恐無獲。欲諫不敢,作表以示呂岱,岱不報。為愛憎所白,復徙蒼梧猛陵。

起初,虞翻性情粗疏率直,灑後屢次出現過失,又喜好頂撞別人,多次被人毀謗。吳王曾與張昭談論到神仙,虞翻指著張昭說:“他們都是死人而你卻說是神仙,世上哪有仙人!”吳王對虞翻的恨憤不止一次兩次,於是將虞翻貶到交州。等到周賀等去遼東,虞翻聽到後,認為應該出兵討伐五,遼東相隔極遠,即使前來歸附,也不足取,而今派人帶財物去遼東購馬,既不是國家之利又恐怕沒有收穫,想上書規勸不敢,將奏章給呂岱過目,呂岱沒有回答。虞翻被怨恨的人告發,再次被貶到蒼梧郡猛陵縣。

'5'夏,四月,壬寅,帝如許昌。

'5'夏季,四月,壬寅(初六),明帝到達許昌。

'6'五月,皇子殷卒。

'6'五月,皇子曹殷去世。

'7'秋,七月,以衛尉董昭為司徒。

'7'秋季,七月,明帝提升衛尉董昭為司徒。

'8'九月,帝行如摩陂,治許昌宮,起景福、承光殿。

'8'九月,明帝前往摩陂,修整許昌皇宮,新建景福殿、承光殿。

'9'公孫淵陰懷貳心,數與吳通。帝使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諸軍海道,幽州刺史王雄自陸道討之。散騎常侍蔣濟諫曰:“凡非相吞之國,不侵叛之臣,不宜輕伐。伐之而不能制,是驅使為賊也。故曰:‘虎狼當路,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己。今海表之地,累世委質,歲選計、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