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19部分

今日之捷,抑亦君之功也。”於是封琮陽華亭侯。權復以劉璋為益州牧,駐秭歸,未幾,璋卒。

當初,偏將軍吳郡人全琮向孫權上書,陳述進攻關羽的策略,孫權擔心事情洩露,而未作答覆;擒獲關羽以後,孫權在公安設酒宴,對全琮說:“你先前陳述進攻關羽的策略,我雖然沒有答覆,今天取得的勝利,也有你的功勞。”於是封全琮為陽華亭侯。孫權恢復了劉璋益州牧的職務,令其駐在秭歸,不久,劉璋就去世了。

呂蒙未及受封而疾發,權迎置於所館之側,所以治護者萬方。時有加針,權為之慘。欲數見其顏色,又恐勞動,常穿壁瞻之,見小能下食,則喜顧左右,不然則咄,夜不能寐。病中瘳,為下赦令,群臣畢駕,已而,竟卒,年四十二。權哀痛殊甚,為置守冢三百家。

呂蒙還未來得及受封便疾病發作,孫權把他接來,安頓在行館的側房,千方百計為他治療和護理。醫生為呂蒙針灸時,孫權便為他感到愁苦悲傷;想多去看望幾次,又恐怕他勞累,只好在牆壁上挖個小洞經常偷看,見呂蒙可以吃少量的食物,便高興地回顧左右;不然的話,便唉聲嘆氣,夜不成眠。呂蒙的病好了一半,孫權便下令赦免罪犯,以示慶賀,文武官員都來道喜。不久,呂蒙竟然去世,享年四十二歲。孫權異常悲痛,命令三百戶人家守護他的墳墓。

權後與陸遜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寡儔。子敬因公瑾致達於孤,孤與宴語,便及大略帝王之業,此一快也。後孟德因獲劉琮之勢,張言方率數十萬眾水步俱下,孤普請諸將,諮問所宜,無適先對;至張子布、秦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駁言不可,勸孤急呼公瑾,付任以眾,逆而擊之,此二快也。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周公不求備於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貴其長,常以比方鄧禹也。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子敬答孤書雲:‘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內不能辦,外為大言耳,孤亦怒之,不苟責也。然其作軍屯營,不失令行禁止,部界無廢負,路無拾遺,其法亦美矣。”

後來,孫權與陸遜評論周瑜、魯肅和呂蒙時說:“周公瑾有雄心大志,膽略過人,因此能打敗曹操,攻取荊州,很少有人能夠和他相比。魯子敬經周瑜的推薦和我相識,我與他閒談,便談及建立帝王大業的遠大謀略,這是第一件痛快事。後來,曹操接著收服劉琮的聲勢,揚言親率水、陸軍數十萬同時南下,我詢問所有將領,請都對策,誰都不願先回答,問到張昭、秦松時,都說應派使者寫好公文,前去迎接。魯子敬當即反駁說不可,勸我迅速召回周公瑾,命令他率大軍迎擊曹操,這是第二件痛快事。此後,他雖然勸我把土地借給劉備,這是他的一個失誤,但卻不足以損害他的兩大貢獻。周公對一個人不求全責備,所以我忽略他的失誤而重視他的貢獻,常常將他比作鄧禹。呂子明年輕時,我認為他只是不怕艱難,果敢不怕死而已;在他年長以後,學問愈來愈好,韜略常常出奇制勝,可僅次於周公瑾,只是言談議論、才華橫溢不如他罷了。謀劃消滅關羽這一點,卻超過魯子敬。魯子敬給我的信中說:‘成就帝王大業的人,都要利用他人的力量開路,對關羽不值得顧忌。’這是魯子敬實際不能對付關羽,外表卻空說大話罷了;我仍原諒了他,沒有苛刻指責。可是他行軍作戰,安營駐守,能做到令行禁止,他的轄區內,官員都盡心盡職,治安良好,路不拾遺,他的治理方法還是很好的。”

孫權與于禁乘馬並行,虞翻呵禁曰:“汝降虜,何敢與吾君齊馬首乎!”抗鞭欲擊禁,權呵止之。

孫權和于禁乘馬並行,虞翻斥責于禁說:“你是個俘虜,怎麼敢和我們主公並馬而行!”舉鞭要抽打于禁,孫權呵斥制止了他。

'15'孫權之稱藩也,魏王操召張遼等諸軍悉還救樊,未至而圍解。徐晃振旅還摩陂,操迎晃七里,置酒大會;王舉酒謂晃曰:“全樊、襄陽,將軍之功也。”亦厚賜桓階,以為尚書。操嫌荊州殘民及其屯田在漢川者,皆欲徙之。司馬懿曰:“荊楚輕脆易動,關羽新破,諸為惡者,藏竄觀望,徙其善者,既傷其意,將令去者不敢復還。”操曰:“是也。”是後諸亡者悉還出。

'15'孫權臣服後,魏王曹操召張遼等各路軍隊都回來解救樊城,尚未到達,樊城的包圍已經解除。徐晃整頓好軍隊回到摩陂,曹操親到七里之外迎接徐晃,大擺酒宴,款待眾將士。魏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