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起也。”帝不從。庚子,立皇后郭氏。
'15'文帝要立郭貴嬪為皇后,中郎棧潛上書說:“后妃的品德,直接關係到國家的盛衰、治亂。所以聖明的君主立皇后都很慎重,一要從世代顯貴的家族中選擇賢惠的淑女作皇后,統御後宮妃嬪,虔誠地祭奉皇家宗廟。《易經》說:‘家庭的關係理順了,國家就會安定。’由治理家事 推及到治理國事,這是前代帝王奉行的原則。《春秋》中記載宗人釁夏的話:‘不存在以妾作妻之禮。’齊桓公在葵丘盟誓時也說:‘不存在以妾作妻子’。現在後宮受寵的妃嬪,地位僅次於君王。如果因為寵愛她們,就立她們為皇后,使下賤的人尊貴起來,為臣恐怕今後低賤者被冊立,高貴者遭廢棄的事會層出不窮,沒有法令制度能夠限制,禍亂也就從上面開始了。”文帝不聽勸諫。庚子(初九),立郭貴嬪為皇后。
'16'初,吳五遣于禁護軍浩周、軍司馬東里袞詣帝,自陳誠款,辭甚恭愨。帝問周等,“權可信乎?”周以為權必臣服,而袞謂其不可必服,帝悅周言,以為有以知之,故立為吳王,復使周至吳。周謂吳王曰:“陛下未信王遣子入侍,周以闔門百口明之。”吳王為之流涕沾襟,指天為誓。周還而侍子不至,但多設虛辭。帝欲遣侍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往與盟誓,並責任子,吳王辭讓不受。帝怒,欲伐之,劉曄曰:“彼新得志,上下齊心,而阻帶江湖,不可倉卒制也。”帝不從。
'16'以前,吳王派于禁的護軍浩周、軍司馬東里袞晉見魏文帝,表達忠誠,言辭非常恭敬。文帝問浩周等人:“孫權要信嗎?”浩周認為孫權一定會臣服,而東里袞則認為孫權不一定會臣服。文帝很喜歡浩周的話,認為浩周真正瞭解孫權,因而決定封孫權為吳王,並派浩周返回吳國。浩周對吳王說:“文帝陛下不相信大王會送公子去作人質,我以全族百人的性命擔保公子一定會去。”吳王為此感動得熱淚沾衣,對天發誓。浩週迴到曹魏,而孫權卻沒把兒子送去,只是以漂亮話來推託。文帝要派侍中辛毗、尚書桓階前往吳盟誓,並催促吳王送兒子上路,吳王禮貌地予以回絕。文帝憤怒,要派大軍討伐,劉曄勸諫說:“吳剛剛取得勝利,上下齊心,而且有江河湖泊的阻隔,我們不可能在倉卒之間將它制伏。”文帝不聽。
九月,命徵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出洞口,大將軍曹仁出濡須,上軍大將軍曹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左將軍徐晃圍南郡。吳建威將軍呂範督五軍。以舟軍拒休等左 將軍諸葛瑾、平北將軍潘璋、將軍楊粲救南郡,裨將軍朱桓以濡須督拒曹仁。
九月,命令徵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出擊洞口,大 將軍曹仁出擊濡須,上軍大將軍曹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右將軍徐晃包圍南郡。吳則派建威將軍呂範指揮五路軍隊,以水軍抗拒曹休等人;左將軍諸葛瑾、平北將軍潘璋、將軍楊粲救援南郡;裨將軍朱桓在濡須指揮,抗拒曹仁。
'17'冬,十月,甲子,表首陽山東為壽陵,作終制,務從儉薄,不臧金玉,一用瓦器。令以此詔藏之宗廟,副在尚書、秘書、三府。
'17'冬季,十月,甲子(初三),文帝在首陽山東營建自己的陵墓,釋出有關葬禮制度的文告,要求喪事務必從儉,墓中不得陪葬金器和玉器,一律用陶器。還命令將這一詔書存放在皇家宗廟,副本儲存在尚書檯、秘書監及三公府。
'18'吳王以揚越蠻夷多未平集,乃卑辭上書,求自改厲。“若罪在難除,必不見置,當奉還土地民人,寄命交州以終餘年。”又與浩周書雲:“欲為子登求昏宗室;”又云:“以登年弱,欲遣孫長緒、張子布隨登俱來。”帝報曰:“聯之與君,大義已定。豈樂勞師遠臨江、漢。若登身朝到,夕召兵還耳。”於是吳王改元黃武,臨江拒守。
'18'吳王因揚、越一帶蠻夷很多尚未歸附,便言辭謙卑地上書,請求自己改過勉勵,上書說:“如果我的罪責難以原諒,必須加以制裁,我一定奉還朝廷 封給我的土地和人民,寄居在交州度過餘年。”又寫信給浩周說:“我想為兒子孫登向皇帝的宗室求婚。”又說:“孫登年幼,我準備派孫邵、張邵陪同前往。”文帝回信說:“聯和你的君臣關係已經確定,怎麼會樂於勞師動眾,遠去長江和漢水,如果孫登早晨到這裡,我晚上就命令大軍撤回。”於是,吳王改年號為黃武,憑藉長江拒守。
帝自許昌南征,復郢州為荊州。十一月,辛丑,帝如宛。曹休在洞口,自陳:“願將銳卒席步江南,因敵取資,事必克捷,,若其無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