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王以問陸遜。遜與朱然、駱統上言曰:“曹丕大合士眾,外託助國討 備,內實有奸心,謹決計輒還。”
從前,諸葛亮和尚書令法正的愛好、崇尚不同,但是二人都以公事為重,各取所長,諸葛亮很讚賞法正的智謀。漢王攻吳慘敗的時候,法正已經去世,諸葛亮感嘆說:“如果法正仍然在世,一定能夠阻止主公進攻吳國的行動;即使東下,也絕不會失敗。”漢王逃至白帝城,吳將徐盛、潘璋、宋謙等人爭相上表請求“繼續進攻,一定能夠生擒劉備”。吳王問陸遜怎麼辦。陸遜和朱然、駱統上書說:“曹丕正在調集軍隊,表面上宣稱我們討伐劉備,實際包藏禍心,請您下令全軍退回。”
初,帝聞漢兵樹柵連營七百餘里,謂群臣曰:“備不曉兵,豈有七面裡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孫權上事今至矣。”後七日,吳破漢書到。
當初,魏文帝聽蜀軍樹立木柵紮營,相連七百餘里,便對他的大臣們說:“劉備不懂軍事,哪有連營七百里能夠和敵人對峙的!‘在雜草叢生、地勢平坦、潮溼低窪、艱險阻塞等處安營的軍隊,一定會被敵人打敗’,這是兵家大忌。孫權報捷的上奏,很快就到。”僅過七天,吳軍攻破蜀軍的捷報果然送來了。
'12'秋,七月,冀州蝗,飢。
'12'秋季,七月,冀州地區發生嚴重的蝗災,出現饑荒。
'13'漢主既敗走,黃權在江北,道絕,不得還,八月,率其眾來降。漢有司請收權妻子,漢主曰:“孤負黃權,權不負孤也。”待之如初。帝謂權曰:“君舍逆效順,欲追蹤陳、韓邪?對曰:”臣過受劉主殊遇,降吳不可,還蜀無路,是以歸命,且敗軍之將,免死為幸,歙何古人之慕也!帝善之,拜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侍中,使陪乘。蜀降人或雲漢誅權妻子,帝詔權發喪。權曰:“臣與劉、葛推誠相信,明臣本志。竊疑未實,請須。”後得審問,果如所言。馬良亦死於五。
'13'漢王大敗而逃,道路被吳軍切斷,黃權在長江北岸,無法退回,八月,率部下向曹魏歸降。蜀漢的有關官員請示是否逮捕黃權的妻子、兒女,漢王說:“是我對不起黃權,不是黃權對不起我。”仍同以前一樣對待黃權的家屬。文帝對黃權說:“你捨棄叛逆,投效朝廷,是在效法陳平、韓信脫離項羽,投奔漢高祖的作為吧?”黃權回答說:“臣下以前受蜀主的厚恩,既不能降吳,又因道路不通而無法回蜀,只好歸順了陛下。況且敗軍之將,能保住一條性命已是萬幸,哪裡還敢談效法古人!”文帝很優待他,拜為鎮南將軍,封育陽侯,加給侍中的官銜,還尊崇他讓他作自己的陪乘。一些從蜀漢投降過來的人說,蜀漢已處死黃權的妻子、兒女,文帝要黃權為親人發喪。黃權說:“我與劉備、諸葛亮以誠相待,他們深知我的為人和志向。我懷疑此事未必屬實,應再等一等。”後來得到確切訊息,事實果然如黃權所說。馬良也死在武陵的五。
'14'九月,甲午,詔曰:“夫婦人與政,亂之本也。自今以後,中臣不得秦事太后,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以此詔傳之後世,若有背違,天下共誅之。”卞太后每見外親,不假以顏色,常言:“居處當節儉,不當望賞、念自佚也。外舍當怪吾遇之太薄,吾自有常度故也。吾事武帝四五十年,行儉日久,不能自變為奢。有犯科禁者,吾且能加罪一等耳,莫望錢米恩貨也。”
'14'九月,甲午(初三),文帝下詔:“婦人參政,是國家動亂的根源。從今以後,大臣有事不得向皇太后上奏,皇太后和皇后的親屬不能擔任輔佐朝政的大臣,也不能封為王或諸侯。這一詔書要傳給後代,誰若違背,天下共誅之。”卞太后每次會見自己的親屬,都不表示親熱。她常說:“生活要節儉,不應有盼望賞賜、貪圖安逸的想法。我的族人常怪我對他們太薄情,這是因為我有自己的準則。我侍奉武皇帝四五十年,已經過慣了儉樸的生活,不可能變得奢侈豪華。族人違犯法令制度,我還要比對平常人罪加一等,不能指望我會送金錢、糧食給你們,或者寬免你們。”
'15'帝將立郭貴繽為後,中郎棧潛上疏曰:“夫后妃之德,盛衰治亂所由生也。是以聖哲慎立元妃,必取先代世族之家,擇其充淑,以統六宮,虔奉宗廟。《易》曰:‘家道正而天下定。’由內及外,先王之令典也。《春秋》書宗人釁夏雲:‘無以妾為夫人之禮。’齊桓誓命於葵丘,亦曰:‘無以妾為妻。’。令後宮劈寵,常亞乘輿。若因愛登後,使賤人暴貴,臣鞏怕世下陵上替,開張非度,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