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難道還不夠,而定要擁有一縣的封土嗎?我已深思熟慮,你不要再有疑問!
夫至孝之行,安親為上。今數遭變異,谷價數倍,憂惶晝夜,不安坐臥,而欲先營外家之封,違慈母之拳拳乎!吾素剛急,有匈中氣,不可不順也。子之未冠,由於父母,已冠成人,則行子之志。念帝,人君也;吾以未逾三年之故,自吾家族,故得專之。若陰陽調和,邊境清靜,然後行子之志;吾但當含飴弄孫,不能復關政矣。“上乃止。
“兒女孝順,最好的行為是使父母平安。如今不斷髮生災異,谷價上漲數倍,我日夜憂愁惶恐,坐臥不安,而皇帝卻打算先為外戚賜封,違背慈母的拳拳之心!我平素剛強性急,胸有氣痛之症,不可以不順氣。兒子未成年,聽從父母的教導,成年以後,則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我想,你是皇帝,人之君主,當然可以自行其是。但我因你尚未超過三年的服喪期,又事關我的家族,故此專斷裁決。如果天地陰陽之氣調和,邊境寧靜無事,此後你便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而我則只管含糖逗弄小孫,不再幹預政事。”章帝這才放棄了這一打算。
太后嘗詔三輔:諸馬婚親有屬託郡縣、幹亂吏治者,以法聞。太夫人葬起墳微高,太后以為言,兄衛尉廖等即時減削。其外親有謙素義行者,輒假借溫言,賞以財位;如有纖介,則先見嚴恪之色,然後加譴。其美車服、不遵法度者,便絕屬籍,遣歸田裡。廣平、鉅鹿、樂成王,車騎樸素,無金銀之飾,帝以白太后,即賜錢各五百萬。於是內外從化,被服如一;諸家惶恐,倍於永平時。置織室,蠶於濯龍中,數往觀視,以為娛樂。常與帝旦夕言道政事及教授小王《論語》經書,述敘平生,雍和終日。
太后曾對三輔下詔:“馬氏家族及其親戚,如有因請託郡縣官府,干預擾亂地方行政的,應依法處置、上報。”馬太后的母親下葬時堆墳稍高,馬太后對此提出反對意見,她的哥哥衛尉馬廖等人就立即將墳減低。在馬家親屬和親戚中,有行為謙恭正直的,馬太后便以溫言好語相待,賞賜財物和官位。如果有人犯了微小的錯誤,馬太后便首先顯出嚴肅的神色,然後加以譴責。對於那些車馬衣服華美、不遵守法律制度的家屬和親戚,馬太后就將他們從皇親名冊中取消,遣送回鄉。廣平王劉羨、鉅鹿王劉恭和樂成王劉黨,車馬樸素無華,沒有金銀飾物。章帝將此情況報告了太后,太后便立即賞賜他們每人五百萬錢。於是內外親屬全都接受太后的教導和影響,一致崇尚謙遜樸素。外戚家族惶恐不安,超過了明帝時期。馬太后曾設立織室,在濯龍園中種桑養蠶,並頻頻前往檢視,把這當成一項娛樂。她經常與章帝早晚在一起談論國家大事,教授年幼的皇子讀《論語》等儒家經書,講述平生經歷,終日和睦歡洽。
馬廖慮美業難終,上疏勸成德政曰:“昔元帝罷服官,成帝御浣衣,哀帝去樂府,然而侈費不息,至於衰亂者,百姓從行不從言也。夫改政移風,必有其本。《傳》曰:‘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創瘢;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安語曰:‘城中好高結,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城中好大袖,四方全匹帛。’斯言如戲,有切事實。前下制度未幾,後稍不行;雖或吏不奉法,良由慢起京師。今陛下素簡所安,發自聖性,誠令斯事一竟,則四海誦德,聲薰天地,神明可通,況於行令乎!”太后深納之。
馬廖擔心馬太后倡導的美好的事情難以持久,上書勸太后完成德政。他說:“從前元帝取消服官,成帝穿用洗過的衣袍,哀帝撤除樂府,然而奢侈之風不息,最終導致衰落而發生動亂的原因,就在於百姓跟隨朝廷所行,而不聽信朝廷所言。改變政風民風,一定要從根本著手。經傳說:‘吳王好劍客,百姓多傷疤;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長安有諺語說:‘城中喜愛高發髻,鄉下的髮髻高一尺;城中喜愛寬眉毛,鄉下的眉毛半前額;城中喜愛大衣袖,鄉下的衣袖用了整匹帛。’這些話有如戲言,但切近事實。前些時候,朝廷頒佈制度後沒有多久,便有些推行不下去了,雖然這或許是由於官吏不遵奉法令,但實際上是由於京城率先怠慢。如今陛下安於儉樸的生活,是出自神聖的天性,假如能將此堅持到底,那麼天下人都要稱誦道德,美好的名聲將傳遍天地,同神靈都可以相通,何況是推行法令呢!”太后認為他的話很正確,全部採納。
'5'初,安夷縣吏略妻卑種羌人婦,吏為其夫所殺,安夷長宗延追之出塞。種人恐見誅,遂共殺延而與勒姐、吾良二種相結為寇。於是燒當羌豪滇吾之子迷吾率諸種俱反,敗金城在太守郝崇。詔以武威太守北地傅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