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敦煌郡時,接到詔書,讓他留下來擔任各部隊的後援。梁軍到達張掖,打敗羌軍各部隊一萬餘人,逃脫者僅佔十分之二三。梁軍開到姑臧,羌人首領三百餘人向他投降。梁對他們全都進行安撫開導,遣送他們返回故地。
'2'御史中丞樊准以郡國連年水旱,民多飢困,上疏:“請令太官、尚方、考功、上林池諸官,實減無事之物;五府調省中都官吏、京師作者。又,被災之郡,百姓凋殘,恐非賑給所能勝贍,雖有其名,終無其實。可依徵和元年故事,遣使持節慰安,尤睏乏者徙置荊、揚孰郡。今雖有西屯之役,宜先東州之急。”太后從之,悉以公田賦與貧民,即擢準與議郎呂倉並守光祿大夫。二月,乙丑,遣準使冀州、倉使兗州稟貸,流民鹹得蘇息。
'2'御史中丞樊準因各地連年水旱成災,許多百姓飢餓貧困,上書說:“請命令太官、尚方、考工、上林等各官署,核實裁撤無用之物;太傅、太尉、司徒、司空、車騎將軍等五府,調整削減中央官吏及在京城營造建築的工匠。再者,受災各郡的百姓凋零殘破,恐怕官府的賑濟不能拯救他們,雖然有賑濟之名,卻最終收不到賑濟之實。建議依照漢武帝徵和元年的先例,派遣使者持符節前往災區進行慰問,將特別貧困的災民遷徙安置到荊州、揚州所屬的豐產郡。目前雖然西方有戰事,也應先解救東方的急難。”鄧太后聽從了樊準的建議,將國家所有的公田全部交給貧民使用,並隨即擢升樊準,將他和議郎呂倉一同任命為代理光祿大夫。二月乙丑(二十九日),派遣樊準為使者前往冀州,派遣呂倉為使者前往兗州,對災民進行賑濟,流亡的百姓全都得以復甦。
'3'夏,旱。五月,丙寅,皇太后幸雒陽寺及若盧獄錄囚徒。雒陽有囚,實不殺人而被考自誣,羸困輿見,畏吏不敢言,將去,舉頭若欲自訴。太后察視覺之,即呼還問狀,具得枉實。即時收雒陽令下獄抵罪。行未還宮,澍雨大降。
'3'夏季,發生旱災。五月丙寅(初一),鄧太后親臨洛陽地方官府及若盧監獄,審查囚犯的罪狀。有個洛陽的囚犯,實際上並沒有殺過人,但被屈打成招,自認有罪。他十分瘦弱,身有傷殘,被人抬上來進見,卻因懼怕官吏而不敢開口。將要離去的時候,他抬起頭來,像要為自己申訴。鄧太后看到後,有所察覺,便馬上把他叫回來詢問情況,查清了全部冤屈事實。於是立即將洛陽令逮捕入獄,抵償罪過。太后起駕,還沒有回到皇宮,一場豐沛的及時雨便從天而降。
'4'六月,京師及郡國四十大水,大風,雨雹。
'4'六月,京城及四十個郡和封國出現水災、風災和雹災。
'5'秋,七月,太白入北斗。
'5'秋季,七月,金星進入北斗星座。
'6'閏月,廣川王常保薨,無子,國除。
'6'閏七月,廣川王劉常保去世。因無子嗣,封國撤除。
'7'癸未,蜀郡徼外羌舉土內屬。
'7'癸未(疑誤),蜀郡邊境外的羌人以全部土地歸屬漢朝。
'8'冬,鄧騭使任尚及從事中郎河內司馬鈞率諸郡兵與滇零等數萬人戰於平襄,尚軍大敗,死者八千餘人,羌眾遂大盛,朝廷不能制。湟中諸縣,粟石萬錢,百姓死亡不可勝數,而轉運難劇。故左校令河南龐參先坐法輸作若盧,使其子俊上書曰:“方今西州流民擾動,而徵發不絕,水潦不休,地力不復,重之以大軍,疲之以遠戍,農功消於轉運,資財竭於徵發,田疇不得墾闢,禾稼不得收入,搏手困窮,無望來秋,百姓力屈,不復堪命。臣愚以為萬里運糧,遠就羌戎,不若總兵養眾,以待其疲。車騎將軍騭宜且振旅,留徵西校尉任尚,使督涼州士民轉居三輔,休徭役以助其時,止煩賦以益其財,令男得耕種,女得織,然後畜精銳,乘懈沮,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則邊民之仇報,奔北之恥雪矣。”書奏,會樊準上疏薦參,太后即擢參於徒中,召拜謁者,使西督三輔諸軍屯。十一月,辛酉,詔鄧騭還師,留任尚屯漢陽為諸軍節度。遣使迎拜騭為大將軍。既至,使大鴻臚親迎,中常侍郊勞,王、主以下候望於道,寵靈顯赫,光震都鄙。
'8'冬季,鄧騭命令任尚及從事中郎、河內人司馬鈞率領各郡郡兵,在平襄同滇零率領的數萬羌軍交戰。任尚軍大敗,八千餘人戰死。羌軍於是聲勢大振,實力強盛,朝廷不能控制。湟中地區各縣的谷價,每石達一萬錢,死亡的百姓多得無法統計,但糧食運輸十分艱難。原左校令河南人龐參因先前被控犯法而在若盧監獄作苦工,讓他的兒子龐俊上書說:“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