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光曰:人主之於其國,譬猶一身,視遠如視邇,在境如在庭。舉賢才以任百官,修政事以利百姓,則封域之內無不得其所矣。是以先王纊塞耳,前旒蔽明,欲其廢耳目之近用,推聰明於四遠也。彼廢疾者宜養,當命有司均之於境內;今獨施於道路之所遇,則所遺者多矣,其為仁也,不亦微乎!況赦罪人以橈有司之法,尤非人君之體也。惜也!孝文,魏之賢君,而猶有是乎!
臣司馬光曰:人主和國家的關係,就好像是同一個軀體,看遠處就好像在看近處,在邊境就好像是在朝廷裡。推舉賢能之才,充任各種官職;修明政治,為百姓謀求福利,在自己疆界內的百姓就沒有不各得其所的。因此,以前的君王總是用絲棉堵住耳朵、用帽穗遮住眼睛,目的就是想不讓自己耳朵、眼睛只聽近處的聲音、只看眼前的東西,而把自己的聽力和視力推到遙遠的四面八方。那些殘疾有病的人,自然應該撫養,但更應該命令有關部門把這種恩澤普及到全國境內所有殘疾有病人員的身上去。如今,只是對在路上遇見的幾個人施捨一下,那麼,被遺漏的就太多了。所施的這種仁愛不也是太輕微了嗎?更何況,赦免犯罪的人,卻破壞了有關部門頒佈的法令,這更不是君王應該做的事。可惜啊,孝文帝是北魏的賢明君主,卻還有這些不足!
'22'戊申,魏主至幷州。幷州刺史王襲,治有聲跡,境內安靜,帝嘉之。襲教民多立銘置道側,虛稱其美;帝聞而問之,襲對不以實。帝怒,降襲號二等。
'22'戊申(三十日),孝文帝抵達幷州。幷州刺史王襲在當地很有聲譽和成績,州內平安寧靜,孝文帝對他極為讚許。王襲下令全州百姓在道路兩旁,豎起很多石碑,虛假地讚美王襲的德政。孝文帝聽說後,就查問王襲,但王襲回答時卻不說實話。孝文帝很生氣,將王襲的稱號貶降了兩級。
'23'九月,壬子,魏遣兼員外散騎常侍勃海高聰等來聘。
'23'九月,壬子(初四),北魏派遣兼員外散騎常侍勃海人高聰等人來訪。
'24'丁巳,魏主詔車駕所經,傷民秋稼者,畝給谷五斛。
'24'丁巳(初九),孝文帝下詔,規定皇帝乘車所經過的地方,如果給百姓秋季莊稼造成了損害,對每畝被毀壞的田地要發給五斛稻穀,作為補償。
'25'辛酉,追尊文惠太子為文皇帝,廟號世宗。
'25'辛酉(十三日),南齊追尊文惠太子為文皇帝,廟號世宗。
'26'世祖梓宮下渚,帝於端門內奉辭。車未出端門,亟稱疾還內。裁入閣,即於內奏胡伎,鐸之聲,響震內外。丙寅,葬武皇帝於景安陵,廟號世祖。
'26'武帝的棺木要在東府前秦淮河上船,蕭昭業在皇城端門恭奉送別,喪車還沒有走出端門,就立刻聲稱自己有病,回宮去了。他剛剛踏進宮內,就在殿內演奏起了胡人的音樂,皮鼓、銅鈴之聲響徹皇宮內外。丙寅(十八日),在景安陵將武帝的棺木下葬,廟號世祖。
'27'戊辰,魏主濟河;庚午,至洛陽;壬申,詣故太學觀《石經》。
'27'戊辰(二十日),北魏孝文帝渡過黃河;庚午(二十二日),抵達洛陽;壬申(二十四日),又前往以前的太學觀看《石經》。
'28'乙亥,鄧至王像舒彭遣其子舊朝於魏,且請傳位於舊;魏主許之。
'28'乙亥(二十七日),鄧至王像舒彭,派他的兒子像舊到北魏朝廷晉見,請求允許他把王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像舊,孝文帝批准。'29'魏主自發平城至洛陽,霖雨不止。丙子,詔諸軍前發。丁丑,帝戎服,執鞭乘馬而出。群臣稽顙於馬前。帝曰:“廟算已定,大軍將進,諸公更欲何去?”尚書李衝等曰:“今者之舉,天下所不願,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獨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無其辭,敢以死請!”帝大怒曰:“吾方經營天下,期於混壹,而卿等儒生,屢疑大計;斧鉞有常,卿勿復言!”策馬將出,於是安定王休等並殷勤泣諫。帝乃諭群臣曰:“今者興發不小,動而無成,何以示後!朕世居幽朔,欲南遷中土;苟不南伐,當遷都於此,王公以為何如?欲遷者左,不欲者右。”南安王楨進曰:“‘成大功者不謀於眾。’今陛下苟輟南伐之謀,遷都洛邑,此臣等之願,蒼生之幸也。”群臣皆呼萬歲。時舊人雖不願內徙,而憚於南伐,無敢言者;遂定遷都之計。
'29'孝文帝從平城出發,直到抵達洛陽,天一直下雨,沒有停過,丙子(二十八日),詔令各路大軍繼續向南進發。丁丑(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