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02部分

'初,帝遣馬元規慰撫山南,南陽郡丞河東呂子臧獨據郡不從;元規遣使數輩諭之,皆為子臧所殺。及煬帝遇弒,子臧發喪成禮,然後請降;拜鄧州刺史,封南郡公。

'30'當初,唐高祖派馬元規宣慰安撫山南,唯有南陽郡丞河東人呂子臧據郡不歸順;馬元規派好幾個人前往勸喻,都被呂子臧殺了。待隋煬帝遇弒,呂子臧發喪完成禮數,然後請求投降;唐任命他為鄧州刺史、封南郡公。

'31'廢大業律令,頒新格。

'31'唐廢除隋朝大業律令,頒佈新的法律條文

'32'上每視事,自稱名,引貴臣同榻而坐。劉文靜諫曰:“昔王導有言:‘若太陽俯同萬物,使群生何以仰照!’今貴賤失位,非常久之道。”上曰:“昔漢光武與嚴子陵共寢,子陵加足於帝腹。今諸公皆名德舊齒,平生親友,宿昔之歡,何可忘也。公勿以為嫌!”

'32'唐高祖每次上朝,都自稱名字,請貴臣們與他同坐一條榻上。劉文靜勸諫說:“過去王導說過這樣的話:‘假如太陽俯身與萬物等同,那麼一切生物又怎麼仰賴它的照耀呢?’現在您的做法使貴賤失去了秩序,這不是國家長久之道。”高祖回答:“過去漢光武帝與嚴子陵一起睡覺,嚴子陵把腳伸到漢光武帝的肚子上。今天諸位大臣都是德高望重的舊同僚,平生的親友,過去的歡情,怎能忘懷。此事您不必疑慮!”

'33'戊寅,隋安陽令呂珉以相州來降,以為相州刺史。

'33'戊寅(初五),隋安陽令呂珉以相州降唐,唐封他為相州刺史。

'34'己卯,四親廟主。追尊皇高祖瀛州府君曰宣簡公;皇曾祖司空曰懿王;皇祖景王曰景皇帝,廟號太祖,祖妣曰景烈皇后;皇考元王曰元皇帝,廟號世祖,妣獨孤氏曰元貞皇后;追諡妃竇氏曰穆皇后。每歲祀昊天上帝、皇地祗、神州地祗,以景帝配,感生帝、明堂,以元帝配。庚辰,立世子建成為皇太子,趙公世民為秦王,齊公元吉為齊王,宗室黃瓜公白駒為平原王,蜀公孝基為永安王,柱國道玄為淮陽王,長平公叔良為長平王,鄭公神通為永康王,安吉公神符為襄邑王,柱國德良為新興王,上柱國博叉為隴西王,上柱國奉慈為勃海王。孝基、叔良、神符、德良,帝之從父弟;博叉、奉慈,弟子;道玄,從父兄子也。

'34'己卯(初六),唐祭祀四親廟主。追尊皇高祖瀛州府君為宣簡公;皇曾祖司空為懿王;皇祖景王為景皇帝,廟號為太祖,祖母為景烈皇后;皇父元王為元皇帝,廟號為世祖,母親獨孤氏為元貞皇后;追諡皇妃竇氏為穆皇后。每年祭祀昊天上帝、皇地祗、神州地祗,以景帝配享,祭感生帝、明堂,以元帝配享。庚辰(初七),立世子李建成為皇太子,趙公李世民為秦王,齊公李元吉為齊王,宗室黃瓜公李白駒為平原王,蜀公李孝基為永安王,柱國李道玄為淮陽王,長平公李叔良為長平王,鄭公李神通為永康王,安吉公李神符為襄邑王,柱國李德良為新興王,上柱國李博義為隴西王,上柱國李奉慈為勃海王。孝基、叔良、神符、德良,都是高祖的堂弟;博義、奉慈是高祖的侄子;道玄是高祖的堂侄。

'35'癸未,薛舉寇涇州,以秦王世民為元帥,將八總管兵以拒之

'35'癸未(初十),薛舉侵犯涇州,高祖任命秦王李世民為元帥,統帥八路總管的軍隊去抵禦。

'36'遣太僕卿宇文明達招慰山東,以永安王孝基為陝州總管。時天下未定,凡邊要之州,皆置總管府,以統數州之兵。

'36'唐派遣太僕卿宇文明達招撫慰問崤山以東地區,任命永安王李孝基為陝州總管。當時天下還不安定,凡是邊遠重要的州郡,都設定總管府,以統帥幾個州的軍隊。

'37'乙酉,奉隋帝為國公。詔曰:“近世以來,時運遷革,前代親族,莫不誅夷。興亡之效,豈伊人力!其隋蔡王智積等子孫,並付所司,量才選用。”

'37'乙酉(十二日),唐尊奉隋恭帝為國公。高祖下詔說:“近世以來,時運變革更新,以前朝代的皇帝宗族,沒有不被殺戮除滅的。但朝代所以興亡,豈只靠人力所為!隋朝的蔡王楊智積等王室子孫,都交付有關官署,量才使用。”

'38'東都聞宇文化及西來,上下震懼。有蓋琮者,上疏請說李密與之合勢拒化及。元文都謂盧楚等曰:“今讎恥未雪而兵力不足,若赦密罪使擊化及,兩賊自鬥,吾徐承其弊。化及既破,密兵亦疲;又其將士利吾官賞,易可離間,並密亦可擒也。”楚等皆以為然,即以琮為通直散騎常侍,齎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