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世子李建成、司馬劉文靜率領王長諧等諸軍幾萬人屯駐在永豐倉,據守潼關以防備東都之兵,慰撫使竇軌等人受李建成的指揮。敦煌公李世民率領劉弘基等諸軍幾萬人進攻渭北,慰撫使殷開山等人受李世民的指揮。竇軌是竇琮的哥哥。
冠氏長於志寧、安養尉顏師古及世民婦兄長孫無忌謁見淵於長春宮。師古名籀,以字行;志寧,宣敏之兄子;師古,之推之孫也;皆以文學知名,無忌仍有才略。淵皆禮而用之,以志寧為記室,師古為朝散大夫,無忌為渭北行軍典籤。
冠氏縣長於志寧、安養縣尉顏師古和李世民的妻兄長孫無忌在長春宮謁見李淵。顏師古名籀,通常人們稱呼他的字。于志寧是於宣敏的侄子,顏師古是顏之推的孫子,他們都因文才知名。長孫無忌還很有才幹謀略。李淵對他們都以禮相待並任用他們。他任命于志寧為記室,顏師古為朝散大夫,長孫無忌為渭北行軍典籤。
屈突通聞淵西入,署鷹揚郎將湯陰堯君素領河東通守,使守蒲坂,自引兵數萬趣長安,為劉文靜所遏。將軍劉綱戍潼關,屯都尉南城,通欲往依之,王長諧先引兵襲斬綱,據城以拒通,通退保北城。淵遣其將呂紹宗等攻河東,不能克。
屈突通聞知李淵西行入關,就任命鷹揚郎將湯陰人堯君素代理河東通守,派他守衛蒲坂。屈突通親自率兵幾萬人趕赴長安,被劉文靜所阻擋。將軍劉綱守衛潼跟,在都尉南城屯軍。屈突通想去潼關向劉綱靠攏,王長諧先率兵襲擊並斬殺了劉綱,佔據都尉南城以阻擊屈突通,屈突通退守都尉北城,李淵派部將呂紹宗等人進攻河東,未能攻克。
柴紹之自長安赴太原也,謂其妻李氏曰:“尊公舉兵,今偕行則不可,留此則及禍,柰何?”李氏曰:“君第速行,我一婦人,易以潛匿,當自為計。”紹遂行。李氏歸縣別墅,散家貲,聚徒眾。淵從弟神通在長安,亡入縣山中,與長安大俠史萬寶等起兵以應淵。西域商胡何潘仁入司竹園為盜,有眾數萬,劫前尚書右丞李綱為長史,李氏使其奴馬三寶說潘仁與之就神通,合勢攻縣,下之。神通眾逾一萬,自稱關中道行軍總管,以前樂城長令狐德為記室。德,熙之子也。李氏又使馬三寶說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皆帥眾從之。仲文,密之從父;師利,和之子也。西京留守屢遣兵討潘仁等,皆為所敗。李氏徇、武功、始平,皆下之,眾至七萬。左親衛段綸,文振之子也,娶淵女,亦聚徒於藍田,得萬餘人。及淵濟河,神通、李氏、綸各遣使迎淵。淵以神通為光祿大夫,子道彥為朝請大夫,綸為金紫光祿大夫;使柴紹將數百騎並南山迎李氏。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及關中群盜,皆請降於淵,淵一一以書慰勞授官,使各居其所,受敦煌公世民節度。
柴紹從長安趕赴太原時,對他的妻子李氏說:“你父親起兵,現在我們不能一起走,你留在此地就會遭到災禍,怎麼辦?”李氏說:“你只管趕快動身,我一個女人容易躲藏,可以自己想辦法。”柴紹就走了。李氏回到縣的別墅,她散掉家財,聚集部眾。李淵的堂弟李神通住在長安,逃入縣的山裡。他與長安大俠史萬寶等人起兵響應李淵。西域的胡族商人何潘仁進入司竹園為盜賊,有部眾幾萬人。他劫持前尚書右丞李綱任用為長史,李氏派家奴馬三寶去勸說何潘仁,和她一起去依附李神通,合兵一處進攻縣,攻下了縣。李神崐通部眾超過一萬人。他自稱關中道行軍總管,任命前東城長令狐德為記室,令狐德是令狐熙的兒子。李氏又派馬三寶去勸說群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人,他們都率眾歸附了李氏。李仲文是李密的堂伯父,丘師利是丘和的兒子。西京留守屢次派兵討伐何潘仁等,都被打敗。李氏率軍進攻、武功、始平,都攻克了。其部眾達七萬人。左親衛段綸是段文振的兒子,他娶了李淵的女兒,也在藍田聚眾,得到一萬餘人。待李淵渡河,李神通、李氏、段綸各自派遣使者迎接李淵。李淵任命李神通為光祿大夫,李神通的兒子李道彥為朝請大夫,段綸為金紫光祿大夫,派柴紹率領幾百名騎兵到南山迎接李氏。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和關中的群盜都向李淵請求歸降。李淵一一寫信慰勞授官,讓他們各自在自己的轄地受敦煌公李世民的指揮。
刑部尚書領京兆內史衛文升年老,聞淵兵向長安,憂懼成疾,不復預事,獨左翊衛將軍陰世師、京兆郡丞骨儀奉代王侑乘城拒守。己巳,淵如蒲津;庚午,自臨晉濟渭,至永豐勞軍,開倉賑饑民。辛未,還長春宮;壬申,進屯馮翊。世民所至,吏民及群盜歸之如流,世民收其豪俊以備僚屬,營於涇陽,勝兵九萬。李氏將精兵萬餘會世民於渭北,與柴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