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九月,帝疾稍愈,聞晉、趙謀入寇,自將拒之。戊戌,以張宗為西都留守。庚子,帝發洛陽。甲辰,至衛州,方食,軍前奏晉軍已出井陘。帝遽命輦北趣邢,晝夜倍道兼行。丙午,至相州,聞晉兵不出,乃止。相州刺史李思安不意帝猝至,落然無具,坐削官爵。
'17'九月,後梁太祖的病逐漸痊癒,聽說晉、趙圖謀進犯,親自統率軍隊前往抵禦。戊戌(十八日),任命張宗為西都留守。庚子(二十日),後梁太祖從洛陽出發。甲辰(二十四日),到達衛州,正在吃飯,軍前奏報晉軍已經從井陘出發。太祖馬上命令乘坐輦車向北奔赴邢,日夜兼程。丙午(二十六日),到達相州,聽說晉兵沒有出發,這才停止前進。相州刺史李思安沒有想到後梁太祖突然到來,冷冷落的樣子,一切沒有準備,因此削奪官職爵位。
'18'湖州刺史錢鏢酗酒殺人,恐吳越王罪之,冬,十月,辛亥朔,殺都監潘長、推官鍾安德,奔於吳。
'18'湖州刺史錢鏢酒醉逞兇殺人,擔心吳越王錢治罪,冬季,十月,辛亥朔(初一),殺死都監潘長、推官鍾安德,投奔吳王楊隆演。
'19'晉王聞燕主守光稱帝,大笑曰:“俟彼卜年,吾當問其鼎矣。”張承業請遣使致賀以驕之,晉王遣太原少尹李承勳往。承勳至幽州,用鄰藩通使之禮。燕之典客者曰:“吾王帝矣,公當稱臣庭見。”承勳曰:“吾受命於唐朝為太原少尹,燕王自可臣其境內,豈可臣他國之使乎!”守光怒,囚之數日,出而問之曰:“臣我乎?”承勳曰:“燕王能臣我王,則我請為臣;不然,有死而已!”守光竟不能屈。
'19'晉王李存勖聽說燕主劉守光自稱皇帝,放聲大笑說:“等他占卜在位年數的時候,我應該已取而代之了。”張承業請示派遣使者表示祝賀來使他驕傲自負,李存勖派太原少尹李承勳前往。李承勳到達幽州,用相鄰藩國交往通行的禮儀,燕掌管接待使者事務的官員說:“我大王已經即位稱帝了,您應當稱臣在朝廷上覲見。”李承勳說:“我承受唐朝的命令擔任太原少尹,燕王自可統屬他境內百性,怎麼能統屬別國的使者呢!”劉守光勃然大怒,監禁他幾天,放出來並向他說:“向我稱臣嗎?”李承勳說:“燕王能夠讓我晉王稱臣,那麼我請求稱臣;不然,唯有一死而已!”劉守光結果不能使他屈服。
'20'蜀主如利州,命太子監國。決雲軍虞候王琮敗岐兵,執其將李彥太,俘斬三千百級。乙卯,捉生將彭君集破岐二寨,俘斬三千級。王宗侃遣裨將林思諤自中巴間行至泥溪,見蜀主告急,蜀主命開道都指揮使王宗弼將兵救安遠,及劉知俊戰於斜谷,破之。
'20'前蜀主王建前往利州,命太子王元坦代理國事。決雲軍虞候王琮打敗岐兵,逮住岐將李彥太,俘獲斬殺岐兵三千五百人。乙卯(初五),捉生將彭君集攻下岐兵的兩個營寨,俘獲斬殺岐兵三千人。王宗侃派遣副將林思諤自中巴穿小路到達泥溪,見王建報告緊急軍情,王建命令開道都指揮使王宗弼率兵救安遠,與劉知俊在斜谷交戰,把劉知俊打敗。
'21'甲寅夜,帝發相州,乙卯,至洹水。是夜,邊吏言晉、趙兵南下,帝即時進軍,丙辰,至魏縣。或告雲:“沙陀至矣!”士卒懼,多逃亡,嚴刑不能禁。既而復告雲無寇,上下始定。戊午,貝州奏晉兵寇東武,尋引去。帝以夾寨、柏鄉屢失利,故力疾北巡,思一雪其恥,意鬱郁,多躁忿,功臣宿將往往以小過被誅,眾心益懼。既而晉、趙兵竟不出。十一月,壬午,帝南還。
'21'甲寅(初四)夜裡,後梁太祖從相州出發,乙卯(初五),到達洹水。這天晚上,邊境官吏說晉王、趙王的軍隊南下,太祖立刻率領軍隊前進,丙辰(初六),到達魏縣。有人報告說:“沙陀兵到了!”後梁兵震動恐懼,多數逃跑,嚴厲懲罰也不能禁止。過了不久,又報告說沒有敵人,後梁軍上下才安定下來。戊午(二十日),貝州奏報晉兵侵犯東武,不久撤離。後梁太祖因潞州夾寨、柏鄉屢次失敗,所以盡力快速巡視北部邊界,想完全洗刷過去的恥辱,神情憂鬱煩悶,經常急躁發怒,功臣老將往往因為小過失被殺,眾人心裡更加畏懼。不久,晉、趙的軍隊竟未出發。十一月壬午(初二),後梁及祖南下返回。
'22'燕主守光集將吏謀攻易定,幽州參軍景城馮道以為未可;守光怒,繫獄,或救之,得免。道亡奔晉,張承業薦於晉王,以為掌書記。丁亥,王處直告難於晉。
'22'燕主劉守光召集將吏商量進攻易州、定州, 幽州參軍景城人馮道認為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