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季昌安頓撫卹流散的人,百姓全都恢復了常業。
'23'乙酉,立兄全昱為廣王,子友文為博王,友為郢王,友璋為福王,友貞為均王,友雍為賀王,友徽為建王。
'23'乙酉(初九),後梁太祖封立他的哥哥朱全昱為廣王,兒子友文為博王、友為郢王、友璋為福王、友貞為均王、友雍為賀王、友徽為建王。
'24'辛卯,以東都舊第為建昌宮,改判建昌院事為建昌宮吏。
'24'辛卯(十五日),後梁太祖以東都故居為建昌宮,將判建昌院事改為建昌宮使。
'25'壬辰,命保平節度使康懷貞將兵八萬會魏博兵攻潞州。
'25'壬辰(十六日),後梁太祖命令保平節度使康懷貞率領八萬大軍,會同魏博軍隊攻打潞州。
'26'甲午,詔廢樞密院,其職事皆入於崇政院,以知院事敬翔為院使。
'26'甲午(十八日),後梁太祖詔令撤消樞密院,它的職掌事務全都歸入崇政院,任命知院事敬翔為院使。
'27'禮部尚書蘇循及其子起居郎楷自謂有功於梁,當不次擢用;循朝夕望為相。帝薄其為人。敬翔及殿中監李振亦鄙之。翔言於帝曰:“蘇循,唐之鴟梟,賣國求利,不可以立於惟新之朝。”戊戌,詔循及刑部尚書張等十五人並勒致仕,楷斥歸田裡。循父子乃之河中依朱友謙。
'27'禮部尚書蘇循及他的兒子起居郎蘇楷自認為對後梁有功勞,應當不按尋常的次序升用。蘇循日夜盼著做宰相。後梁太祖輕視他的為人,敬翔及殿中監李振也瞧不起他。敬翔對太祖說:“蘇循是唐朝如同鴟梟一樣的奸邪小人,出賣國家,貪求私利,不可以立於新的朝廷。”戊戌(二十二日),詔令蘇循及刑部尚書張等十五人一併強迫退休,蘇楷驅逐回鄉。蘇循父子於是往河中依附朱友謙。
'28'盧約以處州降吳越。
'28'盧約以處州投降吳越王錢。
'29'弘農王以鄂嶽觀察使劉存為西南面都招討使,嶽州刺史陳知新為嶽州團練使,廬州觀察使劉威為應援使,別將許玄應為監軍,將水軍三萬以擊楚。楚王馬殷甚懼,靜江軍使楊定真賀曰:“我軍勝矣!”殷問其故,定真曰:“夫戰懼則勝,驕則敗。今淮南兵直趨吾城,是驕而輕敵也;而王有懼色,吾是以知其必勝也。”
'29'弘農王楊渥任用鄂嶽觀察使劉存為西南面都招討使,嶽州刺史陳知新為嶽州團練使,廬州觀察使劉威為應援使,別將許玄應為監軍,率領三萬水軍攻楚。楚王馬殷非常害怕,靜江軍使楊定真慶賀說:“我軍勝利了!”馬殷問是什麼緣故,楊定真說:“打仗知道害怕就會勝利,驕傲就會失敗。現在淮南軍隊直奔我城,是驕傲輕敵的表現。可是大王您有害怕的神色,我因此知道您一定勝利。”
殷命在城都指揮使秦彥暉將水軍三萬浮江而下,水軍副指揮使黃帥戰艦三百屯瀏陽口。六月,存等遇大雨,引兵還至越堤北,彥暉追之。存數戰不利,乃遺殷書詐降。彥暉使謂殷曰:“此必詐也,勿受!”存與彥暉夾水而陳,存遙呼曰:“殺降不詳,公獨不為子孫計耶!”彥暉曰:“賊入吾境而不擊,奚顧子孫!”鼓譟而進。存等走,黃自瀏陽絕江,與彥暉合擊,大破之,執存及知新,裨將死者百餘人,士卒死者以萬數,獲戰艦八百艘。威以餘眾遁歸,彥暉遂拔嶽州。殷釋存、知新之縛,慰諭之。二人皆罵曰:“丈夫以死報主,肯事賊乎!”遂斬之。許玄應,弘農王之腹心也,常預政事,張顥、徐溫因其敗,收斬之。
馬殷命在城都指揮使秦彥暉率領水軍三萬順湘江漂浮而下, 水軍副指揮使黃率戰艦三百條駐守瀏陽口。六月,劉存等遇大雨,帶兵回到越堤北邊,秦彥暉追趕他們。劉存屢戰失利,於是送書信給馬殷假裝投降。秦彥暉派人對馬殷說:“這一定是詐降,不要接受!”劉存與秦彥暉夾水列陣,劉存遙呼說:“殺戮投降的人不吉祥,您難道不為子孫考慮嗎!”秦彥暉說:“賊寇侵入我境卻不攻擊,怎麼顧及子孫!”擂鼓吶喊而前進。劉存等退走,黃自瀏陽帶兵橫渡湘江,與秦彥暉合擊,把淮南軍隊打得大敗,生擒劉存及陳知新,殺死裨將一百餘人,死計程車卒以萬計,繳獲戰艦八百艘。劉威帶著剩下的兵眾逃回,秦彥暉於是奪取了嶽州。馬殷解開捆綁劉存、陳知新的繩索,安慰勸解他們。二人都大罵說:“大丈夫以死報答主人,豈肯事奉賊子嗎!”於是把他們斬了。許玄應是弘農王楊渥的心腹親信,經常參與政事,張顥、徐溫因為他戰敗,把他拘捕斬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