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費用再少,也要多於漢文帝的露臺。何況魏城尚未攻下來,公家、民眾都處於困窘之中,真不是陛下修建宮館的時候,等待海內平靖安寧,再經營這些也不為晚。”後晉高祖採納了他的意見,仍然賜予褒獎的詔書。
'13'己丑,金部郎中張鑄奏:“竊見鄉村浮戶,非不勤稼穡,非不樂安居,但以種木未盈十年,墾田未及三頃,似成生業,已為縣司收供徭役,責之重賦,威以嚴刑,故不免捐功舍業,更思他適。乞自今民墾田及五頃以上,三年外乃聽縣司徭役。”從之。
'13'己丑(十四日),金部郎中張鑄奏言:“我看到鄉村中沒有定籍的浮戶,並非不願勤勞於耕種莊稼,並非不願樂業安居,只是因為他們種樹還不到十年,墾田也不足三頃,將要成為生計之業時,就已被縣裡司管部門收起,要求供應徭役,要求交納重賦,用嚴酷的刑罰震懾他們,因此,不免丟了勞績,捨棄生業,另謀出路。請求允許:從今以後,民眾墾田到五頃以上的,三年以後才聽由縣司徭役。”後晉高祖聽從了這個意見。
'14'秋,七月,中書奏:“朝代雖殊,條制無異。請委官取明宗及清泰時敕,詳定可久行者編次之。”己酉,詔左諫議大夫薛融等詳定。
'14'秋季,七月,中書奏言:“朝代雖然不同,條規制度沒有變樣。請朝廷委命專門官員選擇明宗及清泰時期的敕令,詳細審定可以長久施行的條規加以編排。”己酉(初四),後晉高祖詔命左諫議大夫薛融等詳加審定。
'15'辛酉,敕作受命寶,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為文。
'15'辛酉(十六日),後晉高祖敕令製作受命的寶璽,其文字用“受天明命,惟德允昌”。
'16'帝上尊號於契丹主及太后,戊寅,以馮道為太后冊禮使,左僕射劉煦為契丹主冊禮使,備鹵簿、儀仗、車輅,詣契丹行禮;契丹主大悅。帝事契丹甚謹,奉表稱臣,謂契丹主為“父皇帝”;每契丹使至,帝於別殿拜受詔敕。歲輸金帛三十萬之外,吉凶慶吳,歲時贈遺,玩好珍異,相繼於道。乃至應天太后、元帥太子、偉王、南、北二王、韓延徽、趙延壽等諸大臣皆有賂;小不如意,輒來責讓,帝常卑辭謝之。晉使者至契丹,契丹驕倨,多不遜語。使者還,以聞,朝野鹹以為恥,而帝事之曾無倦意,以是終帝之世與契丹無隙。然所輸金帛不過數縣租賦,往往託以民困,不能滿數。其後契丹主屢止帝上表稱臣,但令為書稱“兒皇帝”,如家人禮。
'16'後晉高祖給契丹國主耶律德光及述律太后上尊號,戊寅(疑誤),任命馮道為太后冊禮使,左僕射劉煦為契丹主冊禮使,配備著鹵簿、儀仗、車輅,送至契丹行禮;契丹主極為高興。後晉高祖事奉契丹很恭謹,上表稱臣,叫契丹主為“父皇帝”;每當契丹的使者來到,後晉高祖在別殿拜接契丹的詔書和敕令。每年除了要輸送金帛三十萬之外,各種吉凶慶弔,季節饋贈,玩好珍異,運送的車馬接連於道路。而且對於述律太后、元帥太子、偉王、南王、北王、韓延徽、趙延壽等諸大臣都有賄贈;他們小有不如意的,便來責備、索取,後晉高祖往往用謙卑的語言謝罪。晉朝的使者到契丹,契丹驕橫倨慢,語多不遜。使者回朝,向後晉高祖報告,朝廷內外都以為羞恥,而後晉高祖卑恭對待契丹,從來沒有怠慢過,因此,整個後晉高祖在位的時期,同契丹沒有發生過嫌隙。然而所輸送的金帛,不過是幾個縣的田租賦稅。往往託詞說民間睏乏,不能滿額送到。後來,契丹主多次制止後晉高祖上表稱臣,只叫他寫信時自稱“兒皇帝”,像家庭之間行禮一樣。
初,契丹既得幽州,命曰南京,以唐降將趙思溫為留守。思溫子延照在晉,帝以為祁州刺史。思溫密令延照言虜情終變,請以幽州內附;帝不許。
當初,契丹取得幽州後,命名為南京,任用後唐降將趙思溫為留守。趙思溫的兒子趙延照在後晉朝,後晉高祖任用他為祁州刺史。趙思溫暗中讓他的兒子趙延照上言後晉高祖說契丹的情況終必要變更,請求把幽州內附於後晉;後晉高祖不答應。
'17'契丹遣使詣唐,宋齊丘勸唐主厚賄之,俟至淮北,潛遣人殺之,欲以間晉。
'17'契丹遣派使者到南唐,宋齊丘勸南唐主徐誥給他豐厚的賄贈,待到他回途行至淮河以北時,暗中派人殺了他,打算以此來離間契丹同後晉的關係。
'18'壬午,楊光遠奏前澶州刺史馮暉自廣晉城中出戰,因來降,言範延光食盡究困;己丑,以暉為義成節度使。
'18'壬午(初八),楊光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