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尚書。在這之前,吏部擬定官職,只看這個人能不能勝任,這樣有的人可以不按順序就越級提拔,有的人卻到老還處在低階職位上,甚至有的中試二十餘年,還得不到官職;另外,州縣也設有等級,有的人從大州大縣調到小州小縣,有的最初在近處當官,後來卻調任遠方,全沒有固定的制度。裴光庭開始奏請採用依照年資升遷之制,官吏各根據任職期滿罷官後經過銓選的次數而集於吏部,官職高的需經過的銓選次數少,官職低的需經過的銓選次數多,不管能力如何,達到規定的銓選次數就注擬官職,晉級都要按規定的年限,不得逾越,只要不是受到處分的,都可以升級,沒有降級的。那些平庸愚笨,長期不能升遷的官員對此都很高興,稱這辦法是“聖書”;但那些才智出眾的人沒有一個不怨怒哀嘆的。宋對這事作了爭辯,但沒能達到目的。裴光庭又命令流外官的任用也要經過門下省審定。
'6'五月,吐蕃遣使致書於境上求和。
'6'五月,吐蕃派使節到邊境上送信,請求與唐和解。
'7'初,契丹王李邵固遣可突幹入貢,同平章事李元不禮焉。左丞相張說謂人曰:“奚、契丹必叛。可突幹狡而很,專其國政久矣,人心附之。今失其心,必不來矣。”己酉,可突幹弒邵固,帥其國人並脅奚眾叛降突厥,奚王李魯蘇及其妻韋氏、邵固妻陳氏皆來奔。制幽州長史趙含章討之,又命中書舍人裴寬、給事中薛侃等於關內、河東、河南、北分道募勇士,六月,丙子,以單于大都護忠王浚領河北道行軍元帥,以御史大夫李朝隱、京兆尹裴先副之,帥十八總管以討奚、契丹。命浚與百官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