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設定十道按察使及京、都兩畿按察使。
'7'初,張說、張嘉貞、李元、杜暹相繼為相用事,源乾曜以清謹自守,常讓事於說等,唯諾署名而已。元、暹議事多異同,遂有隙,更相奏列。上不悅,六月,甲戌,貶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杜暹荊州長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元曹州刺史,罷乾曜兼侍中,止為左丞相;以戶部侍郎宇文融為黃門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為中書侍郎,並同平章事;蕭嵩兼中書令,遙領河西。
'7'當初,張說、張嘉貞、李元、杜暹相繼擔任宰相執掌朝政,源乾曜為人清廉謹慎,常常把事情讓給張說等人去決定,自己只是唯唯諾諾簽名同意而已。李元、杜暹商議事情意見經常不同,於是就有了矛盾。他們輪流在唐玄宗面前說對方的不是,唐玄宗對此很不高興,六月,甲戌(十五日),將黃門侍郎、同平章事杜暹降職為荊州長史,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元降職為曹州刺史,罷免了源乾曜兼任的侍中,讓他只擔任左丞相;任命戶部侍郎宇文融為黃門侍郎,兵部侍郎裴光庭為中書侍郎,一併任同平章事;任命蕭嵩為中書令,讓他遙遙兼任河西節度使。
'8'開府王毛仲與龍武將軍葛福順為婚。毛仲為上所信任,言無不從,故北門諸將多附之,進退唯其指使。吏部侍郎齊浣乘間言於上曰:“福順典禁兵,不宜與毛仲為婚。毛仲小人,寵過則生奸;不早為之所,恐成後患。”上悅曰:“知卿忠誠,朕徐思其宜。”浣曰:“君不密則失臣,願陛下密之。”會大理丞麻察坐事左遷興州別駕,浣素與察善,出城餞之,因道禁中諫語;察性輕險,遽奏之。上怒,召浣責之曰:“卿疑朕不密,而以語麻察,詎為密邪?且察素無行,卿豈不知邪?”浣頓首謝。秋,七月,丁巳,下制:“浣、察交構將相,離間君臣,浣可高州良德丞,察可潯州皇化尉。”
'8'開府王毛仲與龍武將軍葛福順成了親家。王毛仲很受唐玄宗的信任,唐玄宗對他的話沒有不聽從的,因此羽林軍各將領大多依附於他,行動只聽他的指使。吏部侍郎齊浣找機會向唐玄宗說:“葛福順主管禁軍,不適宜與王毛仲結為親家。王毛仲是個小人,過分寵愛就會心生邪惡;如果不及早安排,恐怕會成為後患。”唐玄宗高興地說:“我知道你這是一片忠誠,朕會慢慢地考慮個妥善的處理辦法。”齊浣說:“君主如不保守秘密就會失去臣子,希望陛下對這事保密。”適逢大理丞麻察因事獲罪,被降職為興州別駕;齊浣一向與麻察很要好,出城為他餞行,順便說起在宮中向唐玄宗勸諫的話。麻察生性輕薄險惡,很快就把這事報告了唐玄宗。唐玄宗勃然大怒,立即召見齊浣,斥責他說:“你懷疑我不能保密,卻又把事情告訴麻察,你這樣做難道是保密嗎?況且麻察素來沒有德行,你難道不知道嗎?”齊浣拼命磕頭請罪。秋季,七月,丁巳(二十九日),唐玄宗下令:“齊浣、麻察兩人一起誣陷將相,離間君臣;齊浣降為高州良德縣丞,麻察降為潯州皇化縣尉。”
'9'八月,癸亥,上以生日宴百官於花萼樓下。左丞相乾曜、右丞相說帥百官上表,請以每歲八月五日為千秋節,佈於天下,鹹令宴樂。尋又移社就千秋節。
'9'八月,癸亥(初五),唐玄宗為慶賀自己的生日,在花萼樓下宴請百官。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張說率領百官呈上表章,請唐玄宗將每年八月五日定為千秋節,公佈於全國,讓老百姓都擺宴同樂。不久,唐玄宗又下令將祭祀土地神的日子移到千秋節。
'10'庚辰,工部尚書張嘉貞薨。嘉貞不營家產,有勸其市田宅者,嘉貞曰:“吾貴為將相,何憂寒餒!若其獲罪,雖有田宅,亦無所用。比見朝士廣佔良田,身沒之日,適足為無賴子弟酒色之資,吾不取也。”聞者是之。
'10'庚辰(二十二日),工部尚書張嘉貞去世。張嘉貞不經營家產,有人勸他買田地住宅,他說:“我居於將相的高位,擔憂什麼飢寒!如果犯了法,即使有田地住宅,也沒有什麼用。近來我見到朝中計程車大夫大佔良田,身死之後,這些只能成為無賴子弟貪戀酒色的本錢。我不做這種事。”聽了他的話的人,都認為他講得對。
'11'辛巳,敕以人間多盜鑄錢,始禁私賣銅鉛錫及以銅為器皿;其採銅鉛錫者,官為市取。
'11'辛巳(二十三日),唐玄宗下令,由於民間多偷著鑄造錢幣,從現在開始禁止私自出賣銅鉛錫以及用銅製造器皿;開採的銅鉛錫,由官方收購。
'12'宇文融性精敏,應對辯給,以治財賦得幸於上,始廣置諸使,競為聚斂,由是百官浸失其職而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