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9部分

與李訓共構之,雲此語出於虞卿家人。上怒,六月,下虞卿御史獄。注求為兩省官,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閔不許,注毀之於上。會宗閔救楊虞卿,上怒,叱出之;壬寅,貶明州刺史。

'13'京城長安盛傳謠言,說鄭注為皇上合制金丹,必須用小孩的心肝入藥,百姓為此而驚擾懼怕。文宗得知後十分惱恨。鄭注向來憎惡京兆尹楊虞卿,於是,他和李訓一起誣陷楊虞卿,說謠言出於虞卿的家屬。文宗大怒,六月,下令將楊虞卿逮捕,押在御史臺獄中。此前,鄭注曾經求做中書、門下兩省的官員,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宗閔不許,鄭注因此在文宗面前誹謗李宗閔。這時,正好李宗閔為楊虞卿辯解,文宗大怒,呵斥李宗閔出宮。壬寅(初四),貶李宗閔為明州刺史。

'14'左神策中尉韋元素、樞密使楊承和、王踐言居中用事,與王守澄爭權不葉,李訓、鄭注因之出承和於西川,元素於淮南,踐言於河東,皆為監軍。

'14'左神策護軍中尉韋元素、樞密使楊承和、王踐言在宮中當權,與王守澄爭權不和。李訓和鄭注乘機勸文宗任命楊承和為劍南西川監軍,韋元素為淮南監軍,王踐言為河東監軍。

'15'秋,七月,甲辰朔,貶楊虞卿虔州司馬。

'15'秋季,七月,甲辰朔(初一),唐文宗貶楊虞卿為虔州司馬。

'16'庚戌,作紫雲樓於曲江。

'16'庚戌(初七),唐文宗下令在曲江修築紫雲樓。

'17'辛亥,以御史大夫李固言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17'辛亥(初八),唐文宗任命御史大夫李固言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李訓、鄭注為上畫太平之策,以為當先除宦官,次復河、湟,次清河北,開陳方略,如指諸掌。上以為信然,寵任日隆。

李訓、鄭注為文宗謀劃革除朝廷弊政,收復失地,達到天下大治太平的策略,認為應當首先誅除宦官,其次出兵收復河、湟地區,最後平定河北三鎮。二人開陳方略,瞭如指掌。文宗認為言之有理,寵信日益隆重。

初,李宗閔為吏部侍郎,因駙馬都尉沈結女學士宋若憲、知樞密楊承和得為相。及貶明州,鄭注發其事,壬子,再貶處州長史。

當初,李宗閔擔任吏部侍郎時,曾透過駙馬都尉沈交結宮中女學士宋若憲和知樞密楊承和,因而被任命為宰相。等到李宗閔被貶為明州刺史時,鄭注向文宗揭發了這件事。壬子(初九),文宗再貶李宗閔為處州長史。

著作郎、分司舒元輿與李訓善,訓用事,召為右司郎中,兼侍御史知雜,鞫楊虞卿獄;癸丑,擢為御史中丞。元輿,元褒之兄也。

著作郎、分司東都舒元輿和李訓關係親近,李訓掌權後,推薦舒元輿為右司郎中,兼侍御史知雜,負責審問楊虞卿的案件。癸丑(初十),舒元輿被擢拔為御史中丞。舒元輿是補闕舒元褒的哥哥。

貶吏部侍郎李漢為汾州刺史,刑部侍郎蕭浣為遂州刺史,皆坐李宗閔之黨。

唐文宗貶吏部侍郎李漢為汾州刺史,刑部侍郎蕭浣為遂州刺史。二人都是由於李宗閔的同黨而被貶。

是時李訓、鄭注連逐三相,威震天下,於是平生絲恩髮怨無不報者。

這時,李訓、鄭注接連誣陷貶逐李德裕、路隋、李宗閔三位宰相,權勢威震天下。於是,凡是過去對自己稍有恩德的人無不提拔,和自己稍有怨恨的人無不報復。

'18'李訓奏僧尼猥多,耗蠹公私。丁巳,詔所在試僧尼誦經不中格者,皆勒歸俗;禁置寺及私度人。

'18'李訓奏稱,現今僧尼太多,虛耗國家和百姓的財產。丁巳(十四日),文宗下詔,命各地測試僧尼,凡讀經不合格者,一律遣歸還俗。同時禁止再修建新的寺院和私自剃度百姓為僧尼。

'19'時人皆言鄭注朝夕且為相,侍御史李甘揚言於朝曰:“白麻出,我必壞之於庭!”癸亥,貶甘封州司馬。然李訓亦忌注,不欲使為相,事竟寢。

'19'這時,人們都認為鄭注很快會被任命為宰相,侍御史李甘在朝廷揚言說:“如果皇上任命鄭注為宰相的白麻詔書頒佈,我一定要在這裡當眾予以彈劾駁回!”癸亥(二十日),李甘被貶為封州司馬。不過,這時李訓也妒忌鄭注,不願讓他擔任宰相,所以,這件事就被擱置下來。

'20'甲子,以國子博士李訓為兵部郎中、知制誥,依前侍講學士。

'20'甲子(二十一日),唐文宗任命國子博士李訓為兵部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