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廣說:“您是宋朝佐命大臣,我是晉室遺老,悲歡之情,當然是各不相同。”徐廣是徐邈的弟弟。
帝臨太極殿,大赦,改元。其犯鄉論清議,一皆盪滌,與之更始。
劉宋武帝劉裕登太極殿,大赦天下,改年號為永初。劉裕宣佈,凡是行為不道德,受過輿論抨擊的人,一律清除罪名,使之改過自新。
裴子野論曰:昔重華受終,四凶流放;武王克殷,頑民遷洛。天下之惡一也,鄉論清議,除之,過矣!
裴子野論曰:當年虞舜姚重華接受國家大任,流放共工、兜、三苗、鯀等四凶;武王征服殷商,將頑劣的遺民遷到洛陽。天下的罪惡何時都是相同的,而劉裕一概免除觸犯眾怒的人的罪名,是做得太過分了!
'7'奉晉恭帝為零陵王;優崇之禮,皆仿晉初故事,即宮於故秣陵縣,使冠軍將軍劉遵考將兵防衛。降褚後為王妃。
'7'劉宋武帝封晉恭帝為零陵王;他對待晉室的優崇之禮,一律仿照晉初優待魏室的先例。隨即又在故秣陵縣為晉恭帝興建王宮,派遣冠軍將軍劉遵考率兵保衛。又將晉恭帝的皇后褚靈媛降為王妃。
追尊皇考為孝穆皇帝,皇妣趙氏為孝穆皇后;尊王太后蕭氏為皇太后。上事蕭太后素謹,及即位,春秋已高,每旦入朝太后,未嘗失時刻。
劉宋武帝追尊他的父親為孝穆皇帝,母親趙氏為孝穆皇后;尊封其繼母王太后蕭氏為皇太后。劉裕事奉蕭太后一向恭謹,即皇帝位以後,雖然他年事已高,每天清晨必入後宮給太后問安,從未錯過時刻。
詔晉氏封爵,當隨運改,獨置始興、廬陵、始安、長沙、康樂五公,降爵為縣公及縣侯,以奉王導、謝安、溫嶠、陶侃、謝玄之祀,其宣力義熙、豫同艱難者,一仍本秩。
劉裕又下詔說,晉朝時所封的爵位,應當隨著改朝換姓而有所更改,於是他將過去封置的始興公、廬陵公、始安公、長沙公由郡公降爵為縣公;康樂公由縣公降為縣侯,以使王導、謝安、溫嶠、陶侃、謝玄等人的祭祀香火得以延續。凡是當年與劉裕同甘共苦抗擊過桓玄的人,仍保持其爵位和俸祿不變。
庚午,以司空道憐為太尉,封長沙王。追封司徒道規為臨川王,以道憐子義慶襲其爵。其餘功臣徐羨之等,增位進爵各有差。
庚午(十七日),劉宋武帝提升司空劉道憐為太尉,封他為長沙王。追封司徒劉道規為臨川王,並以劉道憐的兒子劉義慶繼承劉道規的爵位。其餘的功臣徐羨之等等,也分別加官增祿或進升爵位。
追封劉穆之為南康郡公,王鎮惡為龍陽縣侯。上每嘆念穆之,曰:“穆之不死,當助我治天下。可謂‘人之雲亡,邦國殄瘁’!”又曰:“穆之死,人輕易我。”
劉宋武帝又追封劉穆之為南康郡公,王鎮惡為龍陽縣侯。劉裕常常想念劉穆之,嘆息著說:“劉穆之如果不死,一定能幫助我治理天下。真可謂是‘好人散去,國家遭殃’!”又說:“劉穆之一死,人們將很容易對付我了。”
立皇子桂陽公義真為廬陵王,彭城公義隆為宜都王,義康為彭城王。
劉宋武帝又封皇子桂陽公劉義真為廬陵王、彭城公劉義隆為宜都王,劉義康為彭城王。
己卯,改《泰始歷》為《永初歷》。
己卯(二十六日),取消《泰始歷》,改用《永初歷》。
'8'魏主如翳犢山,遂至馮滷池。聞上受禪,驛召崔浩告之曰:“卿往年之言驗矣,朕於今日始信天道。”
'8'北魏國主拓跋嗣前往翳犢山,又西去馮滷池。他聞知劉裕接受禪讓,用驛車徵召崔浩,對他說:“你當年的預言全部都應驗了,我到今日才開始相信天道。”
'9'秋,七月,丁酉,魏主如五原。
'9'秋季,七月,丁酉(十五日),北魏國主拓跋嗣抵達五原。
'10'甲辰,詔以涼公歆為都督高昌等七郡諸軍事、徵西大將軍、酒泉公; 秦王熾磐為安西大將軍。
'10'甲辰(二十二日),劉裕下詔,任命西涼公李歆為都督高昌等七郡諸 軍事、徵西大將軍,進封他為酒泉公。又任命西秦王乞伏熾磐為安西大將軍。
'11'交州刺史杜慧度擊林邑,大破之,所殺過半。林邑乞降,前後為所鈔 掠者皆遣還。慧度在交州,為政纖密,一如治家,吏民畏而愛之;城門夜開, 道不拾遺。
'11'劉宋交州刺史杜慧度進攻林邑,大破林邑軍,斬殺敵人過半。林邑請求投降,並將前後入寇所搶劫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