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老京師。”群臣惟盛稱功德,莫諭其意。日晚,坐散。中書令傅亮還外,乃悟,而宮門已閉,亮叩扉請見,王即開門見之。亮入,但曰:“臥暫宜還都。”王解其意,無復他言,直雲:“須幾人自送?”亮曰:“數十人可也。”即時奉辭。亮出,已夜,見長星竟天,拊髀嘆曰:“我常不信天文,今始驗矣。”亮至建康,夏,四月,徵王入輔。王留子義康為都督豫·司·雍·並四州諸軍事、豫州刺史,鎮壽陽。義康尚幼,以相國參軍南陽劉湛為長史,決府、州事。湛自弱年即有宰物之情,常自比管、葛,博涉書史,不為文章,不喜談議。王甚重之。
'3'東晉宋王劉裕希望晉恭帝司馬德文能以禪讓的形式把帝位傳給自己,卻難於啟齒,於是,他召集手下朝臣飲酒歡宴。在筵席上,劉裕若無其事地說:“當年桓玄篡位,晉國大權旁落。是我首先提倡大義,復興皇帝宗室,南征北討,平定了天下,可謂大功告成,業績卓著,於是承蒙皇上恩賜而有九錫之尊。如今我的年紀也快老了,地位又如此尊崇,無以復加,天下的事最忌諱裝得太滿而盈溢位來,那樣就不可以得到長久的安寧了,現在我要將爵位奉還皇上,回到京師頤養天年。”群臣不理解他的真正含意,只是一味盛稱他的功德。這日天色已晚,群臣散去。中書令傅亮走出宮門,方才悟出宋王一席話的真實用意,但是宮門已經關閉,傅亮便叩門請求見宋王,宋王即令開門召見他。傅亮入宮,只說:“我應該暫且返回京師。”宋王劉裕明白他的用意,也不再多說別的,直接問:“你需要多少人護送?”傅亮回答說:“數十人就足夠了。”隨即與宋王劉裕辭別。傅亮出宮時已是半夜時分,只見彗星劃過夜空,傅亮拍腿嘆曰:“我過去常常不信天象,今天看來天象開始應驗了。”傅亮來到京師建康,當時正值初夏四月,晉恭帝徵召劉裕入京輔弼。宋王劉裕讓他的兒子劉義康留守,都督豫、司、雍、並四州諸軍事,豫州刺史,坐鎮壽陽。劉義康年紀還很幼小,劉裕於是任用相國參軍南陽人劉湛為長史,幫助決策和處理府、州日常軍政事務。劉湛自幼就有做宰輔的遠大志向,常常以管仲、諸葛亮自比,他博覽書史,卻不喜做文章,不愛空發議論,因此劉裕特別器重他的才幹。
'4'五月,乙酉,魏更諡宣武帝曰道武帝。
'4'五月,乙酉(初二),北魏變更宣武帝拓跋的諡號,改稱道武帝。
'5'魏淮南公司馬國、池陽子司馬道賜謀外叛,司馬文思告之。庚戌,魏主殺國、道賜,賜文思爵鬱林公。國等連引平城豪傑,坐族誅者數十人,章安侯封懿之子玄之當坐。魏主以玄之燕朝舊族,欲宥其一子。玄之曰:“弟子磨奴早孤,乞全其命。”乃殺玄之四子而宥磨奴。
'5'北魏淮南公司馬國、池陽子司馬道賜陰謀反叛,司馬文思告發了他們。庚戌(二十七日),北魏國主拓跋嗣殺司馬國與司馬道賜,賜封司馬文思為鬱林公。司馬國一夥的陰謀牽連了平城的大戶豪強,全族被誅的就有數十人,章安侯封懿的兒子封玄之也應斬首。北魏國主念及封玄之是燕朝舊族,想要寬宥他的一個兒子。封玄之說:“我的侄兒封磨奴幼年喪父,乞求您留他一命。”北魏國主於是殺掉了封玄之的四個兒子而饒恕了封磨奴。
'6'六月,壬戌,王至建康。傅亮諷晉恭帝禪位於宋,具詔草呈帝,使書之。帝欣然操筆,謂左右曰:“桓玄之時,晉氏已無天下,重為劉公所延,將二十載;今日之事,本所甘心。”遂書赤紙為詔。
'6'六月,壬戌(初九),宋王劉裕來到建康。傅亮用委婉的語言暗示晉恭帝將帝位禪讓給宋王,並且草擬了退位詔書呈給晉恭帝,讓他親自抄寫一遍。晉恭帝欣然提筆,並對左右侍臣說:“桓玄之亂的時候,晉朝已失掉天下,後來幸賴劉公才得以延續將近二十年;今日禪位給他,是我甘心所為。”於是將傅亮呈來的草稿作為正式詔書抄寫在紅紙上。
甲子,帝遜於琅邪第,百官拜辭,秘書監徐廣流涕哀慟。
甲子(十一日),晉恭帝司馬德文讓位,回到了琅邪舊邸,百官叩拜辭別,秘書監徐廣痛哭流涕,不勝哀慟。
丁卯,王為壇於南郊,即皇帝位。禮畢,自石頭備法駕入建康宮。徐廣又悲感流涕,侍中謝晦謂之曰:“徐公得無小過!”廣曰:“君為宋朝佐命,身是晉室遺老,悲歡之事,固不可同。”廣,邈之弟也。
丁卯(十四日),宋王劉裕在南郊設壇,即帝位。典禮結束後,劉裕乘皇帝的車駕從石頭進入建康宮。徐廣又悲痛不已。侍中謝晦對他說:“徐公如此未免有點過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