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求,這正是自找苦吃,沒打一仗就丟了土地。俗話說得好:‘寧為雞口,無為牛後。’大王您這樣賢明,擁有韓國的強兵,而落個尾從的名聲,那時我也背地裡要為您害羞了!”韓王聽從了蘇秦的勸說。
蘇秦說魏王曰:“大王之地方千里,地名雖小,然而田舍廬廡之數,曾無所芻牧。人民之眾,車馬之多,日夜行不絕,轟轟殷殷,若有三軍之眾。臣竊量大王之國不下楚。今竊聞大王卒,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奮擊二十萬,廝徒十萬;車六百乘,騎五千匹;乃聽於群臣之說,而欲臣事秦!故敝邑趙王使臣效愚計,奉明約,在大王之詔詔之。”魏王聽之。
蘇秦又對魏王說:“大王的領地方圓千里,表面上雖不算大,然而村鎮房屋的稠密,已到了無處可放牧的地步。百姓、車馬之多,日夜絡繹不絕於道路,熙熙攘攘,好似千軍萬馬。我私下估計,大王的國家不亞於楚國。現在聽說大王有二十萬武士、二十萬蒼頭軍、二十萬敢死隊、十萬僕從、六百輛戰車、五千匹戰馬,卻打算聽從群臣的淺見,去屈服秦國。所以我們趙王派我向您建議,訂立盟約,望大王明察決斷。”魏王也同意了蘇秦的建議。
蘇秦說齊王曰:“齊四塞之國,地方二千餘里,帶甲數十萬,粟如丘山。三軍之良,五家之兵,進如鋒矢,戰如雷霆,解如風雨,即有軍役,未嘗倍泰山、絕清河、涉渤海者也。臨淄之中七萬戶,臣竊度之,不下戶三男子,不待發於遠縣,而臨淄之卒固已二十一萬矣。臨淄甚富而實,其民無不鬥雞、走狗、六博、蹋鞠。臨淄之塗,車轂擊,人肩摩,連衽成帷,揮汗成雨。夫韓、魏之所以重畏秦者,為與秦接境壤也。兵出而相當,不十日而戰,勝存亡之機決矣。韓、魏戰而勝秦,則兵半折,四境不守;戰而不勝,則國已危亡隨其後;是故韓、魏之所以重與秦戰而輕為之臣也。今秦之攻齊則不然,倍韓、魏之地,過衛陽晉之道,經乎亢父之險,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比行,百人守險,千人不敢過也。秦雖欲深入則狼顧,恐韓、魏之議其後也,是故恫疑、虛喝、驕矜而不敢進,則秦之不能害齊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無柰齊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群臣之計過也。今無臣事秦之名而有強國之實,臣是故願大王少留意計之!”齊王許之。
蘇秦再遊說齊王說:“齊國四面要塞,廣袤二千餘里,披甲士兵幾十萬,谷積如山。精良的三軍,郊外二十縣的五都之兵,進攻像離弦利箭,作戰如雷霆萬鈞,解散似風雨掃過。有了他們,即使遇到戰事,也不用到泰山、清河、渤海一帶去徵兵。臨淄城裡有七萬戶,以我的猜度,每戶男子不下三人,不用到邊遠縣鄉去徵發,僅臨淄城裡的人已夠二十一萬兵了。臨淄城富庶殷實,居民都鬥雞、賽狗、下棋、踢球。臨淄的道路上,車多得互相碰撞,人多得摩肩接踵,衣服連起來成了帷帳,眾人揮汗如同下雨。那韓國、魏國之所以十分害崐怕秦國,是因為與秦國接壤,出兵對陣,作戰用不了十天,就到了存亡的生死關頭。韓國、魏國如果打敗了秦國,自身也損傷過半,邊境難守;如果敗給秦國,那麼緊接著國家就瀕臨危亡。所以韓國、魏國對與秦國作戰十分慎重,常常表示屈服忍讓。而秦國來攻齊國就不一樣了,要背靠韓國、魏國的國土,經過衛國陽晉之路,再經過亢父的險隘,車輛、騎兵都難以並行。只要有一百人守住險要,一千人也不敢透過。秦國即使想驅兵深入,也要顧忌韓、魏兩國在它背後的活動,所以它雖驕橫,卻又疑心重重,虛張聲勢而不敢冒進攻齊,以此而見,秦國難以危害齊國是明顯的。而你們不仔細考慮秦國對齊國的無可奈何,卻要向西俯首稱臣,這是齊國群臣的失策。現在聽我的建議,齊國可以免去屈服於秦國的卑名,而獲得強國的實際利益,因此我希望大王您能留意划算一下!”齊王也應允了蘇秦的建議。
乃西南說楚威王曰:“楚,天下之強國也,地方六千餘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強則秦弱,秦強則楚弱,其勢不兩立。故為大王計,莫如從親以孤秦。臣請令山東之國奉四時之獻,以承大王之明詔;委社稷,奉宗廟,練士厲兵,在大王之所用之。故從親則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則楚割地以事秦,此兩策者相去遠矣,大王何居焉?”楚王亦許之。
最後,蘇秦又到西南勸說楚威王道:“楚國,是天下的強國,有方圓六千餘里,百萬甲士,千輛戰車,萬匹戰馬,存糧可支援十年,這是稱霸天下的資本。秦國的心腹之患莫過於楚國,楚國強則秦國弱,秦國強則楚國弱,兩國勢不兩立。所以我為大王著想,不如聯合各國孤立秦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