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正月,高帝下令赦免趙王張敖,廢黜為宣平侯,另調代王劉如意為趙王。
上賢貫高為人,使洩公具告之曰:“張王已出。”因赦貫高。貫高喜曰:“吾王審出乎?”洩公曰:“然。”洩公曰:“上多足下,故赦足下。”貫高曰:“所以不死、一身無餘者,白張王不反也。今王已出,吾責已塞,死不恨矣。且人臣有篡弒之名,何面目復事上哉!縱上不殺我,我不愧於心乎!”乃崐仰絕亢,遂死。
高帝稱許貫高的為人,便派洩公去告訴他:“張敖已經放出去了。”同時赦免貫高。貫高高興地問:“我的大王真的放出去了?”洩公說:“是的。”又告訴他:“皇上看重你,所以赦免了你。”貫高卻說:“我之所以不死、被打得遍體鱗傷,就是為了表明趙王張敖沒有謀反。現在趙王已經出去,我的責任也盡到了,可以死而無憾。況且,我作為臣子有謀害皇帝的罪名,又有什麼臉再去事奉皇上呢!即使皇上不殺我,我就不心中有愧嗎!”於是掐斷自己的頸脈,自殺了。
荀悅論曰:貫高首為亂謀,殺主之賊;雖能證明其王,小亮不塞大逆,私行不贖公罪。《春秋》之義大居正,罪無赦可也。
荀悅論曰:貫高帶頭謀反作亂,是個弒君的賊子。雖然他捨身證明趙王無罪,但小的優點掩蓋不住大逆不道,個人的品行贖不了法律上的罪過。按照《春秋》大義,遵循正道最為重要,他的罪應是不可赦免的。
臣光曰:高祖驕以失臣,貫高狠以亡君。使貫高謀逆者,高祖之過也;使張敖亡國者,貫高之罪也。
臣司馬光曰:漢高祖因為驕橫失去了臣下,貫高因為狠毒使他的主子失掉原有的封國。促使貫高謀反行逆的,是漢高祖的過失;致令張敖亡國的,是貫高的罪過。
'5'詔:“丙寅前有罪,殊死已下,皆赦之。”
'5'高帝頒佈詔書:“丙寅日以前犯罪者,死罪以下,都予以赦免。”
'6'二月,行自洛陽至。
'6'二月,高帝一行自洛陽回長安。
'7'初,上詔:“趙群臣賓客敢從張王者,皆族。”郎中田叔、孟舒皆自髡鉗為王家奴以從。及張敖既免,上賢田叔、孟舒等。召見,與語,漢廷臣無能出其右者。上盡拜為郡守、諸侯相。
'7'當初,高帝頒佈詔書:“趙王群臣及賓客有敢隨從張敖者,滿門抄斬。”但郎中田叔、孟舒等都自行剃去頭髮,以鐵圈束頸,作為趙王家奴隨從。待到張敖免罪,高帝稱許田叔、孟舒的為人,下令召見,與他們交談,發現他們的才幹超過了漢朝朝廷的大臣。高帝任命兩人為郡守、諸侯國相。
'8'夏,六月晦,日有食之。
'8'夏季,六月晦(三十日),出現日食。
'9'更以丞相何為相國。
'9'改任丞相蕭何為相國。
十年(甲辰、前197)
十年(甲辰,公元前197年)
'1'夏,五月,太上皇崩於櫟陽宮。秋,七月,癸卯,葬太上皇於萬年,楚王、梁王皆來送葬。赦櫟陽囚。
'1'夏季,五月,太上皇於櫟陽宮駕崩。秋季,七月癸卯(十四日),將太上皇安葬於萬年。楚王、梁王都來送葬。高帝下令特赦櫟陽囚犯。
'2'定陶戚姬有寵於上,生趙王如意。上以太子仁弱,謂如意類己;雖封為趙王,常留之長安。上之關東,戚姬常從,日夜啼泣,欲立其子。呂后年長,常留守,益疏。上欲廢太子而立趙王!大臣爭之,皆莫能得。御史大夫周昌廷爭之強,上問其說。昌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上欣然而笑。呂后側耳於東廂聽,既罷,見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2'定陶女子戚夫人受高帝寵愛,生下趙王劉如意。高帝因為太子為人仁慈懦弱,認為劉如意像自己,雖然封他為趙王,卻把他長年留在長安。高帝出巡關東,戚夫人也常常隨行,日夜在高帝面前哭泣,想要立如意為太子。而呂后因年老,常留守長安,與高帝愈發疏遠。高帝便想廢掉太子而立趙王為繼承人,大臣們表示反對,都未能說服他。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廷上強硬地爭執,高帝問他理由何在。周昌說話口吃,又在盛怒之下,急得只是說:“臣口不能言,但臣期期知道不能這樣做,陛下要廢太子,臣期期不奉命!”高帝欣然而笑。呂后在東廂房側耳聆聽,事過後,她召見周昌,向他跪謝說:“要不是您,太子幾乎就廢了。”
時趙王年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