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久,今事急,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使人更代將軍以脫其禍。夫將軍居外久,多內隙,有功亦誅,無功亦誅。且天之亡秦,無愚智皆知之。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將軍何不還兵與諸侯為從,約共攻秦,分王其地,崐南面稱孤!此孰與身伏質,妻子為戮乎?”
陳餘也寫信給章邯說:“白起是秦國的大將,他率軍南征楚國的都城鄢郢,北戰活埋馬服君趙括大軍的降兵,攻城奪地,不可勝數,卻終於被賜死。蒙恬是秦國的大將,他北逐匈奴,開拓榆中之地幾千裡,最後在陽周被斬殺。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功績太多,秦國不能全部給以封賞,就趁機按法誅殺了他們。如今您任秦將已經三年了,所傷亡損失的兵力也以十萬計,而諸侯國仍蜂擁而起,越來越多。那趙高一向阿諛奉承,時日已久,現在情勢緊急,他也害怕被二世殺掉,所以就想用秦法殺您,藉此搪塞罪責;派人替代您,藉此逃脫他的災禍。您領兵駐在外的時間頗久,朝廷內多有仇怨,有功也要被殺,無功也要被殺。況且上天要滅亡秦朝,這是無論愚蠢還是聰慧的人都知道的事情。而今您在內不能直言規勸,在外又將成亡國的將軍,煢煢孑立,卻想要長久地生存,難道不是很可悲嗎!您何不就倒戈與各諸侯軍聯合,約定共同攻秦,瓜分秦朝的土地而稱王,面向南稱孤道寡呀!這與身伏斧砧遭斬殺,妻子兒女被殺戮相比,哪一個結局更好啊?”
章邯狐疑,陰使候始成使項羽,欲約。約未成,項羽使蒲將軍日夜引兵渡三戶,軍漳南,與秦軍戰,再破之。項羽悉引兵擊秦軍水上,大破之。章邯使人見項羽,欲約。項羽召軍吏謀曰:“糧少,欲聽其約。”軍吏皆曰:“善!”項羽乃與期洹水南殷虛上。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為言趙高。項羽乃立章邯為雍王,置楚軍中;使長史欣為上將軍,將秦軍為前行。
章邯狐疑不決,暗地裡派遣名叫始成的偵察官出使項羽軍中,想要簽訂和約。和約未達成,項羽派蒲將軍領兵晝夜兼行地渡過漳水三戶渡口,駐紮在漳水南面,與秦軍交鋒,再次打敗了他們。項羽隨後又統領全軍在汙水邊進攻秦軍,大敗敵兵。章邯於是派人求見項羽,想訂立和約。項羽即召集軍官們商議說:“現在軍中糧食短缺,我想就答應他們議和的要求。”軍官們都說:“可以。”項羽便與章邯約定在洹水南面的殷墟上會晤。訂立盟約後,章邯進見項羽,流著淚向他訴說趙高的所作所為。項羽就立章邯為雍王,將他安頓在楚軍中,並命長史司馬欣任上將軍,率領秦軍為先頭部隊。
'9'瑕丘申陽下河南,引兵從項羽。
'9'瑕丘人申陽去到河南,領兵追隨項羽。
'10'初,中丞相趙高,欲專秦權,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於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或言鹿者。高因陰中諸言鹿者以法。後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過。
'10'當初,中丞相趙高想獨操秦朝大權,但又擔心群臣不服,於是便先進行試驗,牽來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啊。”二世笑道:“你錯了吧?怎麼把鹿叫作馬?”即詢問侍立左右的大臣們,群臣有的沉默不語,有的說是馬以迎合趙高,有的則說是鹿。於是,趙高暗中借秦法陷害了那些明說是鹿的人。此後群臣都畏懼趙高,沒有人敢談他的過錯。
高前數言“關東盜無能為也”;及項羽虜王離等,而章邯等軍數敗,上書請益助。自關以東,大抵盡畔秦吏,應諸侯;諸侯鹹率其眾西鄉。八月,沛公將數萬攻武關,屠之。高恐二世怒,誅及其身,乃謝病,不朝見。
趙高以前曾多次說“關東的盜賊成不了大事”,待到項羽俘獲王離等人,而章邯等人的軍隊也多次被打敗,趙高才上書請求增兵援助。這時自函谷關以東,大體上全都背叛秦朝官吏,響應諸侯;諸侯也都各自統率部眾向西進攻。八月,劉邦率幾萬人攻打武關,屠滅了全城。趙高恐怕二世為此發怒,招致殺身之禍,就託病不出,不再朝見二世。
二世夢白虎齧其左驂馬,殺之,心不樂,怪問戰夢。卜曰:“涇水為崇。”二世乃齋於望夷宮,欲祠涇水,沈四白馬。使使責讓高以盜賊事。高懼,乃陰與其婿咸陽令閻樂及弟趙成謀曰:“上不聽諫;今事急,欲歸禍於吾。欲易置上,更立子嬰。子嬰仁儉,百姓皆載其言。”乃使郎中令為內應,詐為有大賊,令樂召吏發卒追,劫樂母置高舍。遣樂將吏卒千餘人至望夷宮殿門,縛衛令僕射,曰:“賊入此,何不止?”衛令曰:“周廬設卒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