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0部分

馬羸耗,守戰之備久廢不簡,夷狄有輕邊吏之心,而羌首難。今以萬人分屯數處,虜見兵少,必不畏懼。戰則挫兵病師,守則百姓不救,如此,怯弱之形見。羌人乘利,諸種並和,相扇而起,臣恐中國之役不得止於四萬,非財幣所能解也。故少發師而曠日,與一舉而疾決,利害相萬也。”固爭之,不能得。有詔,益二千人。於是遣奉世將萬二千人騎,以將屯為名,典屬國任立、護軍都尉韓昌為偏裨,到隴西,分屯三處。昌先遣兩校尉與羌戰,羌虜盛多,皆為所破,殺兩校尉。奉世具上地形部眾多少之計,願益三萬六千人,乃足以決事。書奏,天子大為發兵六萬餘人。八月,拜太常弋陽侯任千秋為奮武將軍以助之。冬,十月,兵畢至隴西,十一月,並進,羌虜大破,斬首數千級,餘皆走出塞。兵未決間,漢復發募士萬人,拜定襄太守韓安國為建威將軍,未進,聞羌破而還。詔罷吏士,頗留屯田,備要害處。

資治通鑑第二十九卷

漢紀二十一 孝元皇帝下永光三年(庚辰、前41)

漢紀二十一 漢元帝永光三年(庚辰,公元前41年)

'1'春,二月,馮奉世還京師,更為左將軍,賜爵關內侯。

'1'春季,二月,馮奉世回長安,調任左將軍,封關內侯。

'2'三月,立皇子康為濟陽王。

'2'三月,元帝賜封皇子劉康當濟陽王。

'3'夏,四月,平昌考侯王接薨。秋,七月,壬戌,以平恩侯許嘉為大司馬、車騎將軍。

'3'夏季,四月,平昌侯王接去世。秋季,七月壬戌(疑誤),任命平恩侯許嘉當大司馬、車騎將軍。

'4'冬,十一月,己丑,地震,雨水。

'4'冬季,十一月己丑(初八),地震,降雨。

'5'複鹽鐵官;置博士弟子員千人。以用度不足,民多復除,無以給中外徭役故也。

'5'恢復鹽鐵專賣制度。規定博士弟子的定員為一千人。這是因為朝廷經費不夠開支,而民間又有許多人免除賦稅徭役,使朝廷無法供應內外徭役的緣故。

四年(辛巳、前40)

四年(辛巳,公元前40年)

'1'春,二月,赦天下。

'1'春季,二月,大赦天下。

'2'三月,上行幸雍,祠五。

'2'三月,元帝前往雍城,祭祀五帝。

'3'夏,六月,甲戌,孝宣園東闕災。

'3'夏季,六月甲戌(二十六日),孝宣皇帝陵園東門失火。

'4'戊寅晦,日有食之。上於是召諸前言日變在周堪、張猛者責問,皆稽首謝;因下詔稱堪、猛之美,徵詣行在所,拜為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領尚書事;猛復為太中大夫、給事中。中書令石顯管尚書,尚書五人皆其黨也;堪希得見,常因顯白事,事決顯口。會堪疾,不能言而卒。顯誣譖猛,令自殺於公車。

'4'戊寅晦(三十日),出現日食。元帝召集那些先前說天變災難都是為周堪、張猛而發的官員進行責問,他們都跪拜於地謝罪。於是,元帝下詔褒揚周堪、張猛,調回京師長安。任命周堪擔任光祿大夫,支中二千石俸祿,主管尚書事務;任命張猛當太中大夫、給事中。而這時候,中書令石顯兼管尚書,尚書五人都是石顯的黨羽。周堪很難見到元帝,雖有建議,往往不得不拜託石顯代為轉達,大政方針的決定權被石顯控制。正巧周堪得了失音病,不能說話而去世。石顯又誣陷張猛,讓他自殺於公車官署。

'5'初,貢禹奏言:“孝惠、孝景廟皆親盡宜毀,及郡國廟不應古禮,宜正定。”天子是其議。秋,七月,戊子,罷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衛思後、戾太子、戾後園,皆不奉祠,裁置吏卒守焉。冬,十月,乙丑,罷祖宗廟在郡國者。

'5'當初,貢禹上奏章說:“孝惠帝、孝景帝的祭廟,因為親情己盡,應該撤除。各郡、各封國設定皇帝祭廟,不合古代禮制規定,應該改正。”元帝認為有理。秋季,七月戊子(初十),撤除昭靈後、武哀王、昭哀後、衛思後、戾太子、戾後的祭廟,都不再祭祀,只設定官吏兵卒守護。冬季,十月乙丑(十九日),撤除設定在各郡、各封國的祖宗祭廟。

'6'諸陵分屬三輔。以渭城壽陵亭部原上為初陵;詔勿置縣邑及徙郡國民。

'6'元帝下詔,各位皇帝的陵園,以其所在地區,分屬三輔管理。在渭城壽陵亭部原上預設墳墓,下詔不要把它發展成為一個縣,也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