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他的名字,這確實是我的疏漏。當時在美國高階研究計劃署主持電腦研究計劃的蘇澤蘭(在本書中,他的名字出現了4次)邀請羅伯茨到華盛頓去。他們把這個網路設計成一個絕不會失誤的訊息傳遞系統,以包切換方式傳輸資訊,當時稱之為ARPA網。我們在書裡曾經討論過資訊包,但是沒有說清楚的是,一個個資訊包各自獨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訊息,每個資訊包都可以經由不同的傳輸路徑,從甲地傳送到乙地。現在,假定我要從波士頓把這段文字傳到舊金山(SanFrancisco)給你。每個資訊包(假設包含了10個字母、資訊包的序列號碼、再加上你的姓名和地址)基本上都可以採取不同的路徑。有的經由丹佛(Denver),有的經由芝加哥(Chicago),有的經過達拉斯(Dallas),等等。假設當資訊包在舊金山依序排列時,卻發現6號資訊包不見了。6號包究竟出了什麼事?

軍方撥款資助ARPA網路的時候,正值冷戰高峰。核戰爭的威脅令大家憂心忡忡。因此,假設6號資訊包經過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的時候,敵人的飛彈恰好落在這個城市。6號資訊包因此不見了。其他的資訊包一確定它不見了,就會要求波士頓重新傳送一次(這次不再經過明尼阿波利斯了)。

也就是說,因為我總是有辦法找到可用的傳輸路徑,假如要阻止我把訊息傳送給你,敵人必須先掃蕩大半個美國。沒錯,在尋找可用的傳輸路徑時(假如越來越多城市被敵人摧毀),系統的速度就會減慢,但是系統不會滅亡,瞭解這個道理非常重要,因為正是這種分散式體系結構令網際網路絡能像今天這樣三頭六臂。無論是透過法律還是炸彈,政客都沒有辦法控制這個網路。訊息還是傳送出去了,不是經由這條路,就是走另外一條路出去。

網際網路絡的快速發展,令每個人都大吃一驚。假如你是個網上老手,經常抱怨這個網路速度太慢,別忘了,很多國家是靠著窄帶的通道與網際網路絡搭上線的。這些網路的頻寬會很快地加寬,系統的表現也會越來越好。在這段時間,當上網人數增加的速度比電信基礎設施建設改進的速度還快時,網路的速度偶爾會變慢。但是請放心,網路不會崩潰,只會慢下來罷了。有人在偷聽嗎?

唯一的危險來自於想要控制網路的政府和政客。全世界都有人高舉著為兒童淨化網路的旗幟,試圖檢查網路通訊的內容。更糟的是,包括美國在內,不少國家希望能確實找到辦法來“竊聽”網上訊息。假如這還不足以令你毛骨悚然的話,你最好警醒一點。假如網路沒有辦法提供最佳的安全和隱私權保障,那麼將會出現一個嚴重的失誤。正因為數字化的本質,數字世界應該比模擬世界安全得多,但是前提是我們必須想把它變得安全,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塑造一個安全的數字化環境。

不錯,毒販、恐怖分子、色情小說作家也會利用網際網路絡。但是,想想看,這些壞人比你我都要裝備齊全,更有辦法以加密通訊的方式,騙過政府。所以,美國的出口法和其他法律都很愚蠢,假如你禁止輸出密碼術那麼唯有罪犯才會使用密碼。結果,你不但不能保護一般大眾,反而置大眾於更危險的境地之中。華盛頓諸公,想清楚一點吧。

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看隱私權的問題。首先,當我傳送訊息給你的時候,你希望知道訊息的確是我傳給你的。第二,當訊息在我們之間往返時,你不希望被任何人竊聽。第三,一旦訊息已經在你桌上了,你不希望有人擅自闖進來閱讀訊息(例如,當你正在網上忙其他事情的時候)。這三種情況都很重要。假如做不到的話,都會帶來麻煩,我們在電腦空間(這個名詞在本書中只出現了一次)中也必須保有隱私權。

“位元和原子”這個主題十分打動人心。比較過去和現在從來都很管用。1995年2月,由於涉嫌幕後策劃紐約世界貿易中心爆炸案的拉姆齊。優素福被引渡回國,有一位巴基斯坦籍的伊斯蘭教傳教士也要求美國政府讓他們引渡麥當娜和邁克爾,傑克遜到德黑蘭去,接受違反伊斯蘭教基本教義律令的審判。美國國務院根本不把這個要求當一回事,在報紙上看到這條短短訊息的讀者也一笑置之。

一個月後發生了一件事。加利福尼亞州米爾皮塔斯(Mi1pitas)的托馬斯夫婦沒有招惹任何人,完全遵守社群道德標準和當地法律,循規蹈矩地經營一個電子公告牌。有一天,田納西州(Tenriessee)的一個郵政人員和他們的電子公告牌連上了線,而且不喜歡他在上面看到的東西。這對加州夫婦被控違反田納西州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