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的研究,帶往新的方向。這種新的方向是指透過資訊系統的內容、消費性應用的需求和藝術思維的本質來塑造人性化介面和人工智慧。我們向廣播電視、出版和電腦界大力推銷這一想法,因為它將影像的感官豐富性。出版的資訊深度,以及電腦的內在互動性集於一爐。這個概念今天聽起來十分合乎邏輯,但當時在眾人眼中卻愚不可及。根據《紐約時報》的報道,麻省理工學院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資深教授認為,所有和這個專案有關的人都是“江湖騙子”。
媒體實驗室坐落在一棟由著名建築師貝律銘所設計的建築中(設計時間是在華盛頓國家美術館的延伸建築之後,以及在巴黎盧浮宮的金字塔之前)。我們花了7年左右的時間來籌募財源、修建大樓和延攬人才。
就像1863年巴黎藝術界的當權派拒絕讓印象派畫家參與正式的美術展一樣,媒體實驗室的這群被正統人士拒之門外的始創研究人員也就自立門戶,成立了自己的“落選者沙龍”這些人中有些在學術界眼中太過激進,有些人的研究不見容於自己的系所,有些人則根本無處容身。除了魏思納和我以外,這一群人還包括了一位電影製作人,一點陣圖形設計師、一位作曲家、一位物理學家、兩位數學家,和一群在這之前的幾年中發明了多媒體的研究人員。
我們在80年代初聚集到一起,形成了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