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6部分

的機會。

第二條,大唐減少對小塊區域耕種,不符合大農場機制的田地,若不能成為合格的菜田,經濟農田,那麼種樹,變成果樹或是各種樹都可以。

第三條是空白,然後第四一直到第十條都是空白。

有些高智的名士紛紛表示,這第二條才是根本,第二條得以實施,其餘的才有被討論的可能。

大唐皇帝李世民坐在茶室,只有長孫無垢在一旁陪著他。

“二郎,此事也不必過度關心,大勢所趨。”

長孫無垢的勸慰並沒有減少李世民內心的擔憂,李世民說道:“自古以來,土地都是在皇家與貴族手中,貴族將土地分成小塊租給農戶,然後一家一戶的生產,久而久之成了一種常態,這就是柳木所說的小農經濟。”

長孫無垢點了點頭卻沒接話。

她知道李世民的內心之中有一個非常宏偉的藍圖,沒有人能夠想到這個藍圖有多大。

李世民緩緩的說道:“我這是在斷大貴族們的根。”

“怕是由不得他們。”長孫無垢雖身為女流,說這話的時候也是殺氣十足:“佃非奴,佃只是無田無產無業的人,若是離開自己原先的地方,另有一個大農場可以參與其中,收入數倍,怕是留不住。”

“恩。”李世民點了點頭。

長孫無垢又說道:“以皇家在背後,大唐所有的百姓只要支援,大貴族又能如何?”

“我不是怕,而是擔心會有些亂子。”

李世民的話事實上此時已經得到了應驗。

就在長安周邊,杜家、韋、柳三家正在開會討論,而且不僅是三族的族長,族老,而且還把他們家族中的各村宿老們也叫上了。

柳氏族老先說話。

“這裡有一封,我家三原房三孃的信,她在信中提了一個法子。將家中的田地無論是那一房那一支,只要是連成一片的地全部變成一塊糧田,用鐵牛耕種,減少人力可達九成,其餘的人族中可採買土地。”

韋氏有人問及:“這如何採買。”

杜家一位族長起身,向眾人一拱手,原來才開口說道:

“長安周邊沒有,那麼大唐這麼大總會有,縱然大唐之內沒有,中南半島那裡數以億萬畝稻米良田,難道不能買?老夫也是剛剛知道,天下之大,大到鯤鵬尚不能一日到達,良田無數,果樹無數,香草無數。”

杜家替柳家說話,在場的人沒什麼好意外的,能坐在這一屋議事的都不算是外人。

這是杜家在講公道話,不是在替誰講話。

第0937節 小農、大農

柳氏剛才開口的族老繼續說道:

“還有,三娘信中提及,有一塊叫摩加迪沙的地方,似乎遠到了天邊。我家三原房大郎十萬畝良田,三十五戶唐民,十五戶扶桑族唐民,然後卻有兩千奴隸。小小扶桑人也坐在了主人位上,各位以為我們三族的佃戶呢?”

另外的兩族族老都微微點頭。

在他們心目中,大貴族、小貴族,有田之民,無田之民。這就是等級差。

區區小倭子那怕是貴族,也沒有資格與大唐無田之民相比,更何況大族的佃戶之中,識字率超過三成,這些人有資格成為大貴族家中的分支。

“高明。”

有人想明白了這一層道理。

三原房大郎,自然指的就是柳木。

“有人怕是會不高興。”韋氏的一位族老笑著說道:“平日裡對佃戶好的在此時有些眼光的都應該明白,族中多一人就是強一分勢,少一人就是弱一分勢。有些族中齊心協力,有些則反之。”

“是,灃東那幾家聽聞佃戶藉機離開,寧可借債也要還上年租,田裡的收成都寧可不要,想必是厭惡的很呢。”

又有人問了:“不知道朝堂之上可為此事有什麼規矩?”

“怕是還沒有,沒見聖人讓天下人議十件事,只寫到第二件,這事說來容易也容易,說到麻煩先看五姓如何處理此事,我等既然是一條心,那麼不如合股買地。聽聞中南半島戰事大好,那裡有上上等稻米良田數之不清。”

天下人!

事實上真正在議這件事情的沒有多少人。

普通的百姓更願意用自己家裡的十畝薄田併入某個大戶的田裡,拿到錢幣之後可以在其餘地方買到五倍以上的土地。

有的,更願意入股,大農場的收益至少是自家幾畝薄田的兩倍以上。

大唐皇帝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