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大渠,名叫白石大渠。有人說這條水渠為白石村黃羅道所修,也有人說是明朝政府修的,都沒有文字記載。

這條水渠,從陰山引牧馬河水,沿牧莊村北從西向東流出,經寺莊村,再流到白石村,約十華里長。村裡人講,以前因為分水澆灌土地,三個村莊的人,經常因為用水時間長短,發生打架事情。最後商定下一個辦法:焚香分水。意思就是開渠時,先點一炷香,根據村子裡的人,或者是根據村子裡的土地,然後根據這炷香燒得長短距離,來確定一個村莊的用水時間。

河對面是下河北村,下河北村的形狀似“金蛾撲水”,傳說這裡還有一個典故,然而我卻不得而知,只好存史待查。西面是火車站,過了火車站就是牧莊村,從牧莊村再往西走,就是陰山。

人們傳說,“陰山吃石”是一個美麗的神話。陰山位於忻州城西南二十公里處,在牧莊村以西,山勢低緩,呈南北走向,北臨牧馬河,西傍葫蘆川,地勢險要。令人驚奇的是,兩河在陰山以上,河床砂石滾滾,水流混濁,急流澎湃,奔騰不息。而從陰山流出,則變得水清砂細,磐石巨物,全然絕跡。相傳卵石為陰山所噬,故有“陰山吃石,盂縣屙鐵”之俗語。現實就是這樣,陰山以東牧馬河裡的砂子,形狀像黃豆,顏色又是白裡透紅,人稱豆砂。也有人說,因取砂地點在豆羅,故取名為豆砂。眾說紛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