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7部分

,強弩臨江而守,以禁南郡之下,東保會稽,南通勁越,崛強江淮間,可以延歲月之壽。”

東漢末,袁術據壽春,帝制自為。曹魏正始四年(243年),鄧艾行巡淮河南北,行視陳、項以東,至壽春,上表建策,建議:“令淮北屯二萬人,淮南屯三萬人,什二分休,常有四萬人,且田且守,歲豐常收,三倍於許。如此,計除眾費,歲完五百萬斛,以為軍資;六七年間,可積三千萬斛於淮上,此則十萬之眾五年食也。以此乘吳,無往而不克矣。”主政的司馬懿採行其策,在淮河南北大興屯田,廣開河渠,以增灌溉、通漕運,自是以後,每東南有事,大軍泛船達於江淮,資食有儲,而無水害,為以後西晉滅吳打下了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雙方對峙於江淮之間,壽春擋南北之衝,為南北雙方爭奪的急所。司馬睿初定江東,應詹即建議說:“壽春,一方之會,去此不遠,宜選都督有文武經略者,遠以振河洛之形勢,近以為徐豫之藩鎮。綏集流散,使人有攸依,專委農功,令事有所局。” 東晉立足江東,但仍以收復中原為號召,故經營壽春,以守而言,可為淮西重鎮,以進取而言,可與中原形勢相呼應,且兩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