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為其門戶,為歷代攻蜀、守蜀者所重視。陰平道則以地形偏僻險惡、易被忽視而更隱蔽,由此進襲成都往往能收出奇制勝之效。從米倉道南下巴中可趨重慶,南北對峙之際,由米倉道進軍可威脅川中與東南之間的交通線。
這是四川東、北兩個方向交通孔道及其攻守要點的大致情況。前人有言“成都之險,不在近郊,而在四境之外也”。據蜀者必東據江陵,北守漢中,四川之險才稱穩固。據江陵可全據巫山之險,守漢中可全據大巴山之險。
相比較而言,漢中對於四川的意義又有過於江陵。漢中夾在關中和四川之間,漢中對四川擁有地理上的優勢,而對關中則只是共享秦嶺之險。在南北對峙的形勢下,漢中的歸屬關係到南北均勢能否維持。自漢中越秦嶺北進較難,而越大巴山南進則相對容易。若漢中歸北方,雙方以大巴山為前沿,則地理上的優勢在北方。故守漢中是守四川之上游。而江陵居四川之下游,自江陵入翟塘,須逆江流而上。歷代攻蜀,從漢中入劍閣滅蜀者居多。所以前人有言“巴蜀之根本實在漢中。未有漢中不守而巴蜀可無患者也。故昔人謂東南之重在巴蜀,而巴蜀之重在漢中。”
北守漢中,東據江陵,這種態勢不但守險穩固,以進取而言,亦較積極。據江陵可以東臨荊楚,守漢中可以北窺秦隴,且藉漢水東下,還可呼應兩路以出中原。歷史上,以公孫述全盛時期和劉備跨有荊、益、漢中之時為歷代據蜀者最好態勢,而以荊邯對公孫述的建議和諸葛亮的隆中對為經營四川的最好策劃。
眼下江陵雖不在周家之手,但漢中卻是周家牢牢掌握之地,周家出漢中,經子午谷南下,周曄主力進逼劍閣,華騁的奇兵則往陰平關而去。
周家對蜀中的攻略,在全天下目光聚集在洛陽劇變,遭到北疆雲家軍和南方林曦平亂大軍的南北夾擊之時,周家地悍然出兵干涉冷家蜀中轄區,又再次吸引了天下人的目光。
…………………………最近的戰略分析確實是多了些,而且不做作的講,這確實是開始拖劇情了。因為編輯要我本月結束,但如果本月結束(31號)的話,劇情就只能寫到天下幾分,這樣一來我就必須把字數控制住,閱讀的平順性肯定要打折扣。
現在正式公佈一件事情,即本書將會在本月31號小結局。所謂小結局,就是說其實後續還沒有寫完,但就整體規劃而言,也可以算是告一段落了。在這個時候結束,唯一的好處是,雲錚依舊只是“少帥”,不違背《極品少帥》這個書名。而繼續寫下去的話,就有可能……
嗯,後續的情節,也許會在今後出續集吧。感謝各位一年來的關心,《少帥》一書寫到這裡,我雖然對其中很多地方也有不滿,但有一點我還是滿意的,即沒有無故斷更一日。
祝大家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卷五 千軍萬馬避白袍 第59章 天府之戰(二)
冷家跟西川叛軍打了這麼久,已然都有些筋疲力盡,周家精銳的關中軍一到,自然銳不可當。劍閣、陰平關之冷家守軍早已調去與西川叛軍周旋,此時劍閣、陰平關天險防守極其薄弱,一旦被攻擊,很快失陷。四川的大門,已經向周曄敞開。
四川據長江流域的上游,故歷代經營天下者無不汲汲於四川的上游之勢:以北方進取南方,取得四川便可順流長驅,直下東南;以南方對抗北方,確保四川可以屏護上游,確保江南形勢的完整。
在統一戰爭中,四川有著不容忽視的地位。四川地區在戰國時期為巴、蜀之國。巴、蜀分據兩川(川東、川西)。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王趁巴蜀兩國相攻,遣司馬錯統兵伐蜀,擊滅蜀國而並其地。史載“蜀既屬秦,秦以益強,富厚,輕諸侯。”秦取巴蜀,不僅增強了其國力,且改變了對楚國的戰略態勢。巴蜀之地成了秦脅楚、攻楚的一個策源地。在秦與楚的外交鬥爭中,可一再看到諸如“一軍下黔中”、或者“蜀地之甲,乘船浮於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之類的威脅。秦據漢中、巴蜀,大大削弱了楚國的地位。西漢初,劉邦被封為漢王,王巴蜀、漢中。巴蜀之地為其統一戰爭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援。
如果說四川的戰略意義在秦漢時期還是潛在的,那麼,秦漢以後,隨著南方地區經濟的開發和社會政治力量的興起,四川地區的戰略意義開始突現出來。
三國後期,鄧艾剛剛滅蜀,即上表建議經營蜀地為伐吳作準備:“今因平蜀之勢以乘吳,吳人震恐,席捲之時也。留隴右兵二萬人,蜀兵二萬人,煮鹽興冶,為軍農要用,並作舟船,豫備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