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8部分

比如說淮安公主林玉妍,她實際上就可以算是在替萬昌皇帝掌握官窯產品出口,她在其中只分三成利潤,就富得讓雲錚目瞪口呆,那麼可以想象,擁有這麼多產業的皇帝本人,其內庫每年將有多麼驚人的收入。

而沈家顧家這樣的門閥呢?一是他們都是幾百年的世家勳貴,多年來積累下來的田產、山林、大城市內的店面甚至是絲綢作坊、茶莊等等幾乎無數,哪家不是鉅富?估摸他們的身家究竟大到什麼程度,也只有他們自己的家主等幾個核心成員知道了。

而以雲家為首的軍閥世家,除了上述產業之外,還有諸如鐵器作坊一類跟軍工沾邊掛鉤的產業,而云家更是擁有大魏朝內獨一無二的幾個大馬場。另外,外四家還有軍戶和軍田,軍田原本算是朝廷的產業,不過小成王之亂以後,漸漸成了邊鎮世家的私產,軍田原本就是比較好的良田,而且面積也很大,各家名下的軍戶在軍田耕種,世家並不負責他們平時的口糧,而且還要根據家庭人頭來繳納一部分餘糧作為軍隊的軍糧。農閒的時候也沒法真閒,世家會給他們安排一些其餘的工作,這些事情並不明細計算薪酬,而是按月發餉,就是上面所說的每年大約五到八貫(男、女、老、少當然有差別)的餉銀了,至於他們的勞動所得,抱歉,那是世家的收入。所以按照這一點算來,世家門閥和軍閥們也應該是有錢的。

所以算來算去,從皇帝到軍閥門閥、各級官吏、地主豪強以及大商人,這些人個個都是有錢的主,而窮的,那就只能是朝廷和普通老百姓了。

雲錚不是不知道朝廷的狀況,他只是太清楚自己對這件事情完全是有心無力罷了。秋臨江新法他很清楚,如果剛才發生在朝堂的爭論雲錚可以知道,他甚至一定會贊同秋臨江的意見。因為秋臨江的觀點,至少在理論上完全是正確的。不增加稅賦而增加財政收入的方法有很多,雲錚這個“後來人”豈能不知道那些早已為現代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所證明的法子?加快資金週轉速度,改進生產條件以增加生產等等皆屬此類。事實上,秋臨江所推行的青苗法也是類似的一個相當高明的方法。實際上青苗法並非秋臨江所首創,最開始時,是山東的地方官率先採用此方法扶助當地農業生產。秋臨江做縣令時,曾經試用過,發現效果頗佳,深受百姓歡迎。於是便在他的轄區裡廣泛推行應用。

其實眼下大魏朝農村盛行高利貸,利滾利其實是較為常見的利率,事實上已經成為農民破產、土地兼併的一種形式,對大魏帝國的危害不言而喻。因此秋臨江主張,在青黃不接的時候,由政府貸款給農民,收取半年百分之二十的利息,收穫之後連本帶利即行歸還。由於此貸款以田中青苗為信用保證,所以,稱為青苗法。

以雲錚的眼光看,這半年百分之二十的利率放在後世完全已經可以算是高利貸無疑。但是,在此刻的大魏朝,這卻只相當於現今高利貸的三分之一甚至五分之一。因此,用此方式扶助農桑,應該是功德無量的事情。雲錚最先聽說這個事情的時候就已經覺得奇怪,秋臨江這個人居然知道可以用信用貸款的方式刺激經濟的成長;當生產增加貨物流通時,即便用同一稅率,也能在加速週轉的流通狀態裡收到增加財政收入的成果。實在讓雲錚這個堅持“制度至上”的穿越青年詫異非凡。

秋臨江其它與經濟有關的變法,如設定三司條例司、農田水利法、均輸法、市易法及免行錢、方田均稅法、保馬法等,其基本經濟思想大體來源於此。這種採用金融調控的方式管理國家的企圖,其深度與廣度都不曾在當界的任何其他地方提出過,不可謂不先進。

然而……雲錚仍然無法看好這次變法的前景。

顧恆方才所斥責秋臨江所籌劃的變法,正是當年桑弘羊者流矇騙漢武帝時採用過的伎倆。兩相比較之下,確實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具有許多相似之處。

後世許多人特別醉心於漢武帝開疆拓土的所謂雄才大略,常常似有意似無意地忽略這位皇帝的窮奢極欲和兇殘暴虐。事實上,假如不是他傾全國之力和數代人的積蓄打敗匈奴,的確建立了開疆拓土功業的話,漢武帝劉徹其實應該被列入中國最壞的皇帝之列。

相形之下,他的祖父漢文帝則可以稱作是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皇帝之一。漢文帝以聖徒般的德與行,開創了一個安靜祥和的世道,以至於兩千年後回首那一段往事,仍然使人油然感受到一種如沐春風般的清靜溫馨。與他比較起來,他的兒子漢景帝少了一些仁慈大度,多了一點莽撞戾氣。好在他總算繼承了父親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的治國理念。結果,經過文、景兩代皇帝的治理,全國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