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控制思想,而是瞭解它,瞭解思想的根源和開端,它就在你的內心。也就是說,腦子儲存記憶。你可以自己觀察這一點,沒必要看這一類的書。如果它不儲存記憶,就根本無法思考。那個記憶就是經驗、知識的結果——你個人的、集體的、家庭的、種族等等的經驗和知識。思想就在記憶的倉庫裡滋生。所以,思想永不自由,它總是陳舊的,並不存在思想的自由這回事。思想本質上永遠自由不了,它可以談論自由,但本質上它是過去的記憶、經驗和知識的結果,因此它是陳舊的。然而,我們必須積累知識,否則就無法運作,無法跟他人對話,無法回家以及做別的事。知識是必要的。
必須搞清楚,在我們冥想的過程中,知識是否已經退場,是否因而從已知中解脫了。如果冥想是知識的繼續,是人類累積的一切的繼續,那就不會有自由。只有瞭解了知識的功能並因而從已知中解脫出來,才會有自由。
我們在探究知識的領域,瞭解它在什麼地方產生作用,在什麼地方則是進一步探究的障礙。腦細胞連續運作的時候,它們只能在知識的領域裡活動。這是腦子唯一能做的事,它只能在落入時間範疇的經驗和知識的領域內運作,即在過去中運作。冥想就是為了找出是否存在一個尚未被已知染指的領域。
如果帶著學過的東西冥想,帶著已知冥想,那就是活在過去中,活在制約裡。其中是沒有自由的。我可能裝飾所住的監獄,我可能在監獄中做各種各樣的事,但限制仍在,鐵窗仍在。所以心必須搞清楚,進化了幾千年的腦細胞是否能完全安靜下來,是否能響應一個它們不知道的維度。這也就是問,心能完全靜止嗎?
幾千年來,宗教人士一直在探究這個問題。他們認識到心必須非常安靜,因為只有那時候才能洞徹真相。如果你在喋喋不休,如果你的心不斷騷動、四處亂竄,顯然就無法全身心地看,全身心地聽。所以他們就說,“控制它,抓住它,把它丟進監獄”,他們沒有找到讓心徹底安靜的方法。他們說,“不要屈服於任何慾望,不要看女人,不要看美麗的山丘、林木以及大地的豐美,因為你要是看了,可能會想起某個女人或男人。因此要控制,要忍耐,要專注。”要是那樣,你就會陷於衝突,然後就需要更多的控制、更多的壓制。幾千年來都是如此,因為他們認識到必須要有安靜的心。那麼,心怎樣安靜下來?不努力、不控制、不畫地為牢,要怎樣安靜下來?你一旦問“怎樣”,就是在引入一個系統,因此,不存在“怎樣”的問題。 txt小說上傳分享
宗教經驗·冥想(5)
心能安靜下來嗎?如果你看到這個問題,如果你明白擁有一個細緻敏銳的心,即絕對安靜的頭腦的必要和真相,我不知道你會怎麼做。心怎樣安靜下來?這就是關於冥想的問題,因為只有這樣的心才具有宗教性。只有這樣的心才把整個生命視為一個統一體、一個統一的而非四分五裂的運動。因此,這樣的心是整體運作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因為它在徹底的靜止中運作。
關係圓滿、生活有序而道德、內心非常簡單並因而渾然質樸——那種因為深刻的簡單而透出的質樸,意味著心沒有衝突——這就是冥想的基礎。如果打下了這樣的基礎,沒有任何刻意的努力——因為一旦努力,就會有衝突——你就看到了其中的真相。因此是對“實然”的瞭解帶來了徹底的改變。
只有靜止的心才明白在安靜的心中發生的運動是截然不同的,屬於截然不同的維度,具有截然不同的品質。這永遠也無法用語言表達,它是不可言說的。不過,當你打下了那個基礎,明白了心靈靜止的必要、真實和美,那時候的狀態則是可以言說、可以描述的。
對大部分人來說,美就在事物裡,在一個建築物裡,在一朵雲裡,在一棵樹的形狀裡,在一張美麗的臉上。美是外在的東西嗎?還是美是不再自我中心的心靈品質?就像瞭解快樂,在冥想中也有必要了解美。美確實是對“我”的徹底捨棄,捨棄了“我”的眼睛能看到樹木,看到它所有的美,看到雲彩的可愛;沒有了“我”這個中心,就能看到這一切。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不是嗎?當你看到一座動人的山,當你不經意撞見它,那就是美!萬事拋到腦後,天地間唯有那山的壯美。那山、那樹,完全吸引了你。
這就像小孩玩玩具——小孩被玩具吸引,玩具一壞,他就跌回了現實,回到了他的悲傷和哭泣中。我們也有類似的情形:看到山峰,看到山頂上孤零零的樹,就被吸引了。我們想要被某樣東西吸引,被一個觀點、一個活動、一個承諾、一個信仰吸引,或想要被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