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療效的認識,普遍是以西醫藥的標準來衡量,國際標準也是按西醫標準制定。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完善的評價中醫藥療效的辦法和指標,實際上是借鑑西醫的評價體系。這不符合中醫的治病機理,也不能充分體現中醫藥的特點和優勢。
要發展中藥一是要保持中醫藥的特色。科技部農村與社會發展司生物技術與醫藥處調研員鄒健強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事實證明,用西方的科學方法。比如還原論來研究天然藥、傳統藥並不太成功。基因組合的研究證明,每個人之間都有個體差異,中醫藥的特點是個性化的、動態的,特別是複方中藥。倡導對人體機能的整體平衡、綜合調理等,不是簡單的抄襲。把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歷史經驗的知識轉變為華夏國發展自己民族醫藥產業的優勢,突出並保持其特色是非常重要的。
二是制訂中醫藥的標準和規範,包括中藥材的生產、質量控制、流通規範。中醫藥學名詞術語的標準化和釋譯規範,中醫藥療效及安全性評價規範、國家藥典和中藥審評標準等,把中醫藥科學的內涵客觀地表達出來。因為只有在規範和標準條件下研究、開發出來的產品才具有穩定性、可靠性。因此。突出中醫藥特色和優勢的標準化過程十分重要,而如何處理中醫藥個性化和標準的問題也是醫藥專家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三是要積極改進中醫藥能夠滿足現代市場需求的行醫方法。中醫已經有2000年的發展歷史,但是,直到今天,中醫藥僅佔中國醫療服務市場和中藥產業市場的1%。因此,要提高、改善中醫藥的醫療服務、產業技術水平,以適應現代生活的快節奏。儘管中醫採用獨具特色的“望聞問切”的診斷方法,但現代醫學發展到今天,已經不能只靠感官。作為一門科學,如果需要被人廣泛認識和掌握,能夠在使用的基礎上總結其規律,把經驗轉化為知識,進而上升為理論指導十分必要。
我國具有豐富的天然藥物資源,然而由於過度開發等原因,一些中藥材資源瀕臨枯竭。中藥行業的發展高度依賴於資源的可持續和合理利用。中藥資源應該在保護的基礎上合理利用,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對中藥資源加以保護:1加強中藥種植的區域規劃,實施中藥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工程。以保護瀕危稀缺中藥資源為核心,以中藥優質種源繁育、野生資源的撫育、人工種植養殖技術為重點,充分利用荒山、沙漠,配合退耕還林還草和西部開發的戰略部署,保障中藥資源的可持續利用。2運用高新技術,提高育種水平,開展種子質量評價和研究;發掘新的藥用資源、代用品等資源的綜合利用研究。3加強中藥資源監測和資訊採集網路建設;開展重點中藥品種的全國中藥資源普查。
由於基礎研究薄弱,創新能力和評價體系的缺乏,目前我國還未能建立適合中藥特點的質量控制標準體系。我國中藥技術標準體系不健全,不僅不利於中藥產業本身的發展,也阻礙了中藥的國際化程序。建議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重視提高:1開展對中藥種子標準的研究,填補該領域的空白;加強對種植技術和加工技術的研究,完善中藥材生產技術標準;繼續加強中藥材多指標控制質量標準研究,全面提高中藥材質量。2加強中藥飲片標準和提取物標準的制定,儘快使中藥的原料與國際接軌;研究國外發展植物藥的模式和策略,研究適合於中醫藥特點的新藥註冊標準和簡化註冊程式。3加強中成藥生產全過程質量保證體系的建設,應用多指標、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手段開展綜合質量評價體系建設;加強中藥製藥裝置和機械的研究,全面提高適合中藥生產的現代化和自動化水平。4加強中藥質量綜合評價新模式的研究。多角度開展中藥技術標準的設立和完善。5建立適合於中醫藥特點的安全性評價標準。
中藥產業整體而言創新能力差,產業快速發展後勁不足。加強我國中藥的基礎研究和創新能力建設主要應從資金和政策層面上予以重視,包括:加強國家創新研究基地的建設;加強以企業為核心的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加強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實施力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建設;扶植科技型中小企業;構建中醫藥標準化研究中心、中藥化學對照品中心、中醫藥臨床療效評價中心、中醫藥資訊網路中心;繼續支援旨在開展行業共性技術研究的國家中藥工程中心的建設;加快中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建設等,來提升中醫藥研究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和複合型中醫藥人才的培養,為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謝富國看的很認真,足足花了半個小時才把這篇文章給看完了。
當他將老花鏡拿了的時候,不禁感嘆的說道:“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