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邊境,向科威特發起了突然進攻。與此同時,一支特種作戰部隊從海對科威特市實施直升機突擊。由1個機械化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編成的主攻部隊,沿薩夫萬——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軸線實施進攻,在350餘輛坦克的引導下,首先向南攻佔賈赫臘山口,然後折向東進攻科威特市。由另1個裝甲師編成的助攻部隊,在主攻部隊西側向南進攻,在賈赫臘山口與主攻部隊會合後,繼續南下,在通往沙特邊界的主要通道建立阻擊陣地。5時30分,東西對進的主攻部隊與特種作戰部隊在科威特市會合。午9時,伊軍基本控制科威特市。經過約14小時的城市戰鬥,下午7時,伊軍完全佔領了科威特首都。隨後繼續發展進攻,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進入科威特。月3日下午4時,伊軍佔領了科威特全境。至月6日,進入科威特的伊軍達到約20萬人,坦克2000餘輛。月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宣佈吞併科威特,將其劃為伊拉克的“第19個省”,並稱它“永遠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勢單力孤,加對伊軍的突然襲擊毫無準備,只進行了微弱的抵抗。約20000人的科軍,只有5000餘人撤到了沙烏地阿拉伯,其餘部隊潰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爾賈比爾薩巴赫倉促中攜部分王室成員逃到附近美艦。埃米爾的胞弟法赫德親王在保衛王宮的戰鬥中陣亡。
波斯灣簡稱海灣,位於西亞中部。中東的五大產油國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聯酋均在海灣地區。世界20個特大油田,有11個在海灣地區。
截至1990年1月,海灣地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6517億桶,佔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10015億桶的65%,天然氣24兆立方米,佔世界天然氣資源總和的13。7%。日產石油約1450萬桶,約佔世界石油日產量6360萬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約1200萬桶,約佔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00萬桶的43%。
米國、西歐、日本進口的石油,相當大的一部分來自海灣地區。據米國能源情報統計,1990年第一季度米國日淨進口石油量為7萬桶,其中桶來自海灣地區,佔26。9%;西歐日進口石油桶,其中從海灣地區進口桶,佔51。9%;日本日進口石油54萬桶,其中從海灣地區進口354萬桶,佔64。6%。
石油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血液”,同時也是現代軍隊的驅動力。如果伊拉克吞併科威特後進而佔領沙烏地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的石油資源,這猶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業國的咽喉。薩達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擺佈西方工業國家的經濟發展,並可以進而對它們指手劃腳。這是米國和其他一些主要工業國家所絕對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少有的富國,它在國外的資產超過1;000億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業中還持有多達數百億美元的股份。如果這些資財被伊拉克抽走,也將給西方經濟造成鉅額損失。
第二卷 龍起大成鄉 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灣戰爭(二)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極大震驚。聯合國先後多次透過反對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並對伊實施制裁的決議。反應最為強烈的當屬在海灣地區具有巨大經濟利益的以米國為首的西方國家。
國際關係始終是一種利害關係。就在伊軍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米國總統布什就發表講話,譴責伊拉克的行動是“裸的侵略”,對米國的國家利益“構成了真正的威脅”,並宣佈凍結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米國的所有資產。同時作出了強烈的軍事反應,2個航母戰鬥群在伊入侵科後不到1小時即受命駛向海灣。
蘇聯一改戰後40年在世界地區性衝突持與米對立立場的常態。月3日米蘇達成共識,並發表《聯合宣告》,要求伊拉克“無條件地從科威特撤軍”,“充分恢復科威特的主權、合法政權和領土完整”。這與米國對伊拉克的政策目標完全一致。同一天,蘇聯政府就停止了對伊拉克的武器供應與軍事援助。
世界其他絕大多數國家或國際組織都對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應,普遍強烈抵制和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為。
聯合國安理會和各成員國對海灣危機作出了前所未有的異常迅速且幾乎完全一致的反應。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就以14票贊成,0票反對,1票棄權,透過了譴責伊拉克違反聯合國憲章,要求其撤軍的第660號決議。從月日至11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先後透過了12個譴責和制裁伊拉克的決議。這些決議,使伊拉克在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方面處於極端孤立的地位。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