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統勳曾經有菸酒嗜好,就是每日靠必服三七粉2克來解煙毒、降膽固醇的。打通淤滯,全身一通百通,人的精氣神就會煥發新的光彩。

三七的養生和療疾效果雖然非常神奇,但我更想和大家分享一個養生的真諦:既然我們都是凡人,很難直達“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的至高境界,那麼就讓我們“時時勤拂拭”(天天來養生),以便順利實現“勿使惹塵埃”(疾病擋在外)的健康目標吧。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給老年體虛者的“靈丹妙藥”

據說,大補元氣的兩穴療法曾經是千百年來深藏不露的皇族養生妙法。無論這個“據說”的準確性有多高,我們只關注:兩穴療法怎麼做?做了以後效果怎樣?

一位遠在美國的老人給我打來越洋電話,他曾經是我在國內的一位老患者,半年前和老伴兒跟隨定居美國的兒子“享清福”去了。沒想到,老兩口清福沒享兩天,就雙雙感冒不斷,這個好了,那個又開始了,反覆發作,纏綿難愈。兒子領他們去了醫院,卻沒有明顯療效。老人實在沒有辦法,只好給我電話向我求教,讓我無論如何要幫幫他們。

這種感冒易由普通的傷風感冒而引發,但又不同於六七天就能自愈的普通感冒。普通感冒是因外風侵襲所致,只要吃點銀翹散之類的中成藥就能輕鬆治癒。所以,對於普通的傷風外感,我就不必浪費口舌了。

但是對於很多身體虛弱或年齡較大的老人來說,傷風感冒恐怕並非“外風侵襲”那麼簡單。他們往往動不動就傷風感冒,感冒有點像是“家常便飯”。可千萬別小瞧這種感冒,它的根源是體虛,對老年人來講特別容易成為對生命造成威脅的“導火索”,引發其他重症危病。

我馬上在電話中告訴老人,立刻去買紫蘇葉和人參(太子參為好),每天把30克紫蘇葉和10克太子參,研成粗末,放到鍋裡,加進3碗水,煮沸20分鐘,去渣後,分早晚兩次溫服。一週左右再給我來電話,以便隨時調整處方。

哪想才第三天,老人就興沖沖地透過電話告訴我,老兩口喝了3天的藥,纏綿了幾個月的感冒就基本消失了。“到美國這麼長時間,頭一回感覺到神清氣爽。看來還是咱們中國老祖宗的藥靈驗啊!”

對於體虛者來說,感冒這個症狀只是“標”,而病根的“本”是體虛。中醫講求標本同治,紫蘇葉辛溫解表散風,能祛外風,治的是標;而人參甘溫,大補元氣,補脾益肺,能治體虛這個“本”。簡簡單單兩味藥,就能把虛體感冒標本兼治了。

不過,久虛的身體培補起來也還需要一段時間,為了在這個時期裡少受風,我還送給老人一個簡單易行的食療方子來預防感冒。這個方子名叫“黃豆蘿蔔湯”,在廚房裡就能做:把黃豆20克、白蘿蔔5片、白菜頭1個、蔥白(大蔥去葉)3根,放到一起,用水煮開就行了。

黃豆能夠健脾益胃,白蘿蔔善於健胃消食,白菜頭養胃利水,蔥白解表散寒,四樣平平常常的食物組合起來就堪稱預防感冒的“靈丹妙藥”,而且味道也不錯。兩個月後,兩位老人來電話說,原來纏綿不斷的感冒,現在已經成了“稀客”,精神好了,心情也就愉快了,現在,“黃豆蘿蔔湯”成了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健康湯”,全家人都會美美地喝上一大碗兒。

虛體感冒,誘因是體外之風,最“偏愛”體虛之人或老年人群,古代醫書《證治匯補》中說法非常貼切生動:“虛人傷風,屢感屢發,形氣病氣俱虛者,又當補中,而佐以和解。”意思是體虛感冒非常容易反覆發作,病根兒其實就在於精氣神中的“氣”虛,所以,預防和治療的重點應該在於補足氣血,讓體質增強。

後來,為了給更多因為氣虛而動不動就容易感冒的患者提供靈驗的妙法,我花了很多精力四處查詢醫學資料,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不藥而癒”的秘訣。這個秘訣是編著《中藥大辭典》的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施仲安所傳。他在70歲的時候,體質虛弱,中藥、西藥吃了很多都不見效。後來他得到一個秘方:用右手心對準左腳心,順時針、逆時針各旋轉按摩60次。然後,再用左手心對準右腳心旋轉按摩也各60次。雖然這個方法極其簡單,但是施仲安教授每天在晚上睡覺前和清晨起床後各做一次,隨後*年間每天看起精神都特別好,更沒有什麼感冒發燒。施仲安教授的老伴忍不住天天跟老先生做這個簡單卻高效的按摩,高齡期間也很少得病了!

在中醫裡,手心就是勞宮穴、腳心就是湧泉穴。因為手是用來操勞的,所以,手心就是勞作之宮,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