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去摘果子。有句“天人合一”的大哲之言,中國人莫不耳熟能詳,這似乎也是中國畫家們夢想企及的繪畫乃至人生的最高境界。具體到畫面上,“天”是無法畫出來的,所以“山水”自然成了“天”的最佳替代物,或者乾脆說“山水”就是畫家的“天”。

事實上山水元素,最早只是作為人物畫、記事畫的背景、點綴出現的。漢代就有了山水畫,文獻記載,漢代的劉褒就曾經畫《北風圖》《雲漢圖》,並且畫得非常傳神,看《北風圖》使人“發冷”,看《雲漢圖》讓人“發熱”。經過了漫長的發展和豐富,東晉時代已經有了山水畫的分科,顧愷之的《廬山圖》《洛神賦圖》,以其美妙生動的山水錶現,對山水畫的發展貢獻極大。南北朝出現了以山水畫而留名畫史的畫家,比如戴逵、蕭繹。之後,宗炳、王微在其《山水畫論》和《敘畫》中,都專門做過山水畫的闡述。宗炳“好山水,愛遠遊”、“每遊山水,往輒忘歸”,跟現代天天跋山涉水的“驢友”一般,還把自己看到的山水畫出來掛在牆上,在床上看,以做“臥遊”。王微還通中醫之術,他的《敘畫》提出,山水畫不是地形圖,要有神、有意、有追求才好。現在聽來話很平常,在當時卻很有創造性見地。隋代雖然短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