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隨著人們的物質需求逐步得到滿足,精神層面的需求越來越突顯出其重要性。文化品牌的價值也隨之水漲船高。不到長城算不上來過中國,不登埃菲爾鐵塔算不上到過巴黎,不去觀賞音樂劇就等於沒去過百老匯。這是因為文化品牌作為標誌性形象,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並在推動經濟、發展旅遊、凝聚人才等方面能形成強大的磁石效應。

 媒體與品牌

傳媒對於中國老百姓生活的影響是顯而易見,它們提供給老百姓的不是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精神上的追求,它以其特有的方式廣泛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改變著人們的社會環境、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 豐富著人們的文化生活。相對來說,因為文化認同等原因,本土傳媒品牌在中國老百姓中的人緣遠遠超過國際同行。

1993年7月,當《讀者文摘》宣佈改名《讀者》後,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海內外傳媒競相報道此事。許多讀者聽到改名訊息,用數種“超乎想象力”的表達方式,請求保持原刊名。一位東北讀者給編輯部打來加急電報,上面赫然九個大字:“誓與《讀者文摘》共存亡!”與此同時,雜誌的發行量在數月內持續上漲。一本雜誌因為改名,竟然刺激了發行,這在期刊發行史上堪稱奇蹟。

對於成千上萬的中國人來說,《讀者》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