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的鬧市。建國初期,這裡雲集著70餘家老字號。如今,大柵欄仍以老字號眾多而聞名。
位於前門大柵欄內的張一元茶莊始創於1908年。定名“張一元”,是取“一元復始,永珍更新”之意。張一元在經營上很有一套,他們僱傭當地人按時收購新摘的茶葉,買花自己熏製,並依照京城及北方人的口味,就地進行窨制、拼配。其小葉花茶,以湯清、味濃、入口芳香、回味無窮而在京城百姓中廣為流傳。張一元茶莊的大門一般總是開著的,離門外兩、三米遠,便可讓街上的人嗅到茶香。老百姓包括大戶人家在這裡買茶,同等級的茶葉總要比其他字號的茶莊便宜。一次買五斤以上茶葉,茶莊都送貨上門。在老北京的商界,張一元茶莊是第一個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戲劇等來招徠顧客的。據說,當時門前總是圍著許多人,門庭若市,好不熱鬧。很多北京人家裡用來待客和家人平時喝的茉莉花茶,都是張一元牌子。
內聯陞是北京鞋業直至今日曆久不衰的著名品牌,開於1853年,原先專門為宮廷高官制作朝靴的鞋店,取名“內聯陞”。“內”指皇宮大內,“聯陞”意即穿了這店的靴鞋就可步步連升三級。內聯陞最有名的是千層底布鞋,它以做工精細、選料考究、穿著舒適聞名遐邇。所謂千層底,其實沒有上千層,是老百姓形容它厚實。千層底布鞋具有透氣好、易吸汗、輕便的特點,從鞋底到鞋面,最少要經過三十多道工序,深受國內外老百姓特別是中老年人的喜愛。新中國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生前也特別喜歡穿內聯陞的千層底布鞋。而內聯陞的“履中備載”是老北京商業文化中的一個創舉,簡單地說,就是建立顧客檔案。但凡在這店裡做過或是買過朝靴、便鞋的政府小大官員的姓名、年齡、鞋的尺寸、家庭住址、特殊愛好,都被店家記入了專門賬中,這個賬就叫做“履中備載”。有了這個記載,不用顧客跑腿,店家做出來的鞋也保準合腳。這種辦法不僅讓店鋪省事,也省去顧客很多時間,主顧也就拉住了。
同仁堂建立於1669年,是中國中藥行業最著名的老字號。甚至有人說,一部同仁堂史就是中國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史。“北京同仁堂”這個飽經滄桑的老字號,已成為中醫藥文化的代名詞。幾百年來,同仁堂產品一直以“配方獨特、選料上乘、工藝精湛、療效顯著”而享譽海內外,自然也在京城老百姓心中樹了一塊充分信賴的誠信之碑。常言道,“送禮不送藥”,但當年很多北京知青上山下鄉,一旦有機會回北京,當地的鄉親都要託他們帶點同仁堂的藥,可見同仁堂品牌的魅力。
除了老字號比較集中的大柵欄,更有無數的老字號商鋪散佈在北京和中國其他城市的大街小巷。俗話說,“一年的企業靠運氣,十年的企業靠經營,百年的企業靠文化”。目前登記在冊的中華老字號平均有160年以上的歷史; 有的甚至達三四百年。中國人曾長期生活在眾多中華老字號營造的濃厚品牌氛圍中。
在建國後很長一段時期,優秀的老字號都是“高檔”和“品味”的代名詞,成為世界政要和國際友人來華時參觀考察的首選。老字號產品更是成為中國領導人會見外賓、互贈禮品的必然之選。周恩來總理生前曾27次到“全聚德”烤鴨店宴請外賓就是一個生動的事例。名噪京城的“餛飩侯”能把餛飩皮做到薄如紙,把皮放在報紙上,能看到上面的字,味道更是一絕。當年周總理宴請外賓,也把“餛飩侯”的師傅請去過幾次。
除了大城市,較為偏遠的中國鄉間同樣能孕育著名的老字號品牌。貴州茅臺酒就是突出的一個例子。
產於貴州茅臺鎮的茅臺酒,以悠久的釀酒歷史、優厚的釀酒文化、獨特的釀酒環境、獨特的釀酒工藝和美妙絕倫的“空杯留香”而著稱,並與法國干邑白蘭地、蘇格蘭威士忌並稱世界三大蒸餾名酒。早在1915年,土瓦罐包裝的茅臺酒就曾被送到巴拿馬萬國博覽會參展,外國人對之不屑一顧。一名中國代表情急之中將瓦罐擲碎於地,頓時,酒香撲鼻,驚倒四座,最終茅臺酒一舉奪冠。這是茅臺走向世界的開始,以後它又十多次獲得國際金獎。
茅臺還與中國政治、外交結下了不解之緣。1935年紅軍長征路過茅臺鎮,曾以茅臺酒解乏、治傷,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人品過茅臺酒後,讚歎不已,茅臺從此成為他們一生的鐘愛。1954年,周恩來總理代表新中國第一次到日內瓦參加國際會議,並用茅臺酒招待了各國代表。周總理回來以後說,茅臺酒也是幫助他取得這次會議成功的重要幫手。1975年,時任中國副總理的王震在一次全國會議上宣佈:貴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