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尼更適合自己,但是選擇範思哲也會有品質的保證。我現在面對的房地產卻完全不同,所謂的品牌並沒有經過時間和居住感受雙重的驗證。與高品質脫節的品牌與品位無關,根本不應該稱為品牌。”
NONO族的概念最早出自加拿大女作家Naomi Klein的一本書《NO LOGO》(無品牌)。儘管NONO族無視品牌,不迷信品牌,但是並不代表他們抗拒品牌,他們所要傳遞的理念是自信、自我。他們只是對沒有個性說NO,對千人一面的品牌說NO。
對於品牌,NONO族採取的是拿來主義,他們知道哪些是適合自己的,所以從不厭棄誰,也不會過分依賴誰,他們不希望讓任何品牌掩蓋自己的光芒。他們是理智的消費者,置業時他們不會過多地受到概念的蠱惑。NONO族的成員都會對此做出解釋,“不崇尚品牌並不意味著我們不關心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我們比較含蓄、低調或者理智,我們知道適合自己的到底是什麼。”
在英國留學的經歷讓王寧成為最早的NONO族成員,“也許是因為我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知名品牌,所以反而具備了免疫力吧,另一個原因是我比較難以接受固化的感覺。其實我也要尋找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只不過這種方式不是模仿、照搬而已。我因此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斷地嘗試之後我找到了舒適自然的狀態。”
能夠位於時尚的前端,又能不受誘惑,NONO族的本事多得益於他們的自信。不是為追求而追求,不是為了改變而改變,他們往往表現出對實質的關心,在他們的眼中,潮流是另一個層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