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的緣故,寇仲可能到死都弄不明白,還真以為王世充純是心胸狹隘,見他功高,便心生殺意。
魔門剛在洛陽創下的大好局面,更於轉眼間便付諸流水。且倒退何止百步!
要知王世充乃大明尊教的人,並非完全與魔門是一條心,他真到最後撐不住的時候,大可以投降李閥,徹底投靠佛門一方。
因此這回受到最大損失的,除了李密,還有魔門!
若非有祝玉妍強壓著,前來襲殺寇仲和徐子陵的人,就絕不止支援李密的闢塵一個了,他倆這會兒也別想還有閒心疑惑不解,早該被氣得發瘋的魔門中人攆得一路狂逃,慌不擇路。
聽到寇仲的疑惑,徐子陵也陷入沉思,少許說道:“幸好你還結識了楊公卿等一眾好漢,總還算不虛此行。”
楊公卿是王世充麾下的重要將領……寇仲於洛陽期間,與不少並非王世充親族的將領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其中以楊公卿的地位最高,乃王世充倚之為左右臂助的大將。
而經過擊潰瓦崗軍一役後,眾將領都對寇仲敬佩有加,尤其在王世充翻臉不認人,下令擒殺寇仲之後,他們更對最近任人唯親,並疏遠他們這些外姓將領的王世充失望到極點。
途中若非有這些將領或明或暗的幫助,寇仲和徐子陵也絕難這麼輕鬆的逃離洛陽。
聽到徐子陵提起楊公卿,寇仲不免露出一抹微笑,道:“楊大將軍孤身登船,為我倆壯行,有膽有識令人心折,只聽他那時直呼王世充之各,便知他對王世充的不滿已溢於言表。世間自有公理在,像王世充那樣的卑鄙小人,總還是少數的。”
徐子陵重重點頭,又道:“雖然目前無船追來,但我總有些不祥的預感,這一程未必會那麼順利。”
寇仲一拍背上井中月道:“管她孃的那麼多!我們有哪天是平安無事的?誰不怕死,就放馬過來吧!明天我們轉出通濟渠後,便日夜兼程趕赴江都,然後從長江坐船去找老爹,看能不能說服他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