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要去殺頭,你秦少游能無動於衷,自己的故舊撞到了狄仁傑手裡,你秦少游不需要去求情?
可是狄仁傑若是鐵面無私呢?
那麼雙方的矛盾,將會不斷的積攢,可是秦少游就未必對付的了狄仁傑,因為狄仁傑兼了個掛職的刑部尚書,這個職缺可是不小,秦少游這個大總管,至多也就是和狄仁傑平級罷了,誰也指揮不動誰,依著秦少游的性子,難道不該發瘋不可?
韋后莞爾笑了:“有一句話叫做,水至清則無魚,可是就有這麼一個執拗之人,非要讓這河水清澈見底不可,那麼這河中的泥沙,只怕要發瘋不可吧,神策府的上下官吏未嘗不是這些泥沙,而秦少游,也未嘗不是這些泥沙,這樣很好,就這麼辦,看來,本宮倒是該好好褒獎這狄仁傑了,此人……可用。”
韋弘敏笑了笑,對於他來說,這顯然是個陽謀,一個像狄仁傑那樣討厭的人,只要給他掌握了權利,他就總能給誰去添堵,偏偏,這一次添堵的不是韋家,而是神策府了。
韋后的臉色,終於緩和了不少,不管如何,此前是用武三思制衡,偏偏武三思這個人行事不密,既然死了,那就死了吧,如今……韋弘敏居然用上了狄仁傑。
這一步,似乎是可行的。
韋弘敏見韋后心情平復,心裡也一塊大石落定,這個法子,本是他靈機一動想出來的,現在細細一思量,確實很可行,狄仁傑這種人是條瘋狗,逮誰咬誰,今日咬的是韋家,明日難保咬的不是秦少游,畢竟,這世上想要做一時的好人容易,想做一輩子的好人,卻是難上加難,可是隻要使了一次的壞,那狄仁傑,是絕不會手下留情的。
…………………………………………………………………………………………………………………………………………………………………………………………
朝廷的反應,很是平常,楊再思負責了這樁公案,這位三省中的不倒翁倒是很乾脆,直接表示了武三思死有餘辜,至於狄仁傑,自然是免不了要嘉獎的,不過中途卻是橫生了枝節,宮中卻突然來了暗示,要敕狄仁傑為刑部尚書,還要許他中書省平章事,這幾乎又等同於是宰相了,只不過這個宰相卻留在了洛陽,因為他的實職是河南府通判。
楊再思有些摸不著頭腦,最後,他似乎琢磨出了什麼,眼睛不由一亮,有意思。
不過此番,更有意思的卻是,朝廷打算讓楊再思去宣讀這份旨意,這……又是什麼意思呢?(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七章:人至察則無徒
楊再思的生活一向是愉快的,畢竟蹲著茅坑不拉SHI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既然要去洛陽公幹,他自然很有興趣,楊再思本就是河南人,不過他和士族不一樣,他的出身很低,是個考中了的明經進士而已,這一路攀爬,不知多少血淚,這也是為何,別人總是有底氣在朝中拉幫結派,而他……永遠都是攀附別人的原因,沒底氣啊,雖然身居高位,反而更加如履薄冰,誰都不能得罪。
這個差使,某種程度是苦差,也只有楊再思才能辦,畢竟這份旨意,明眼人是去噁心秦少游的。
楊再思聰明著呢,他一眼就看出,那韋家把狄仁傑高高抬起來,分明是想要圍魏救趙,那秦少游不過是利用狄仁傑打擊韋家,誰曾想,這一次可能要搬石頭砸自己腳了。
似楊再思這種人,和狄仁傑幾乎是兩個極端,狄仁傑眼裡容不得沙子,而楊再思本身就是大唐朝最大的那顆沙子,做人沒有操守,逮誰就依附誰,見人就攀附,就這,還洋洋自得,自覺地自己高明。
既然韋家讓自己去,那就去吧。
楊再思啟程,其實洛陽離長安也不遠,出了關,也就差不多了,尤其是出關之後,道路好了許多,水路也通暢,宰相楊再思坐的又是官船,一路遊山玩水,好不愜意,哪裡有什麼旅途的勞頓。
待到了洛陽,此前就已命人去通報,於是秦少游、狄仁傑等人,俱都在河南府治等候,只不過這河南府的府治,如今已經換了門臉,上頭掛著諾大的牌匾——大總管府。
秦少游看來是雀佔鳩巢了,府尹被鍘了。朝廷暫時沒有任命府尹,既然如此,秦少游索性先把河南府佔著,意思很明白,這個府尹,就不必派了吧,有大總管就夠了,若是朝廷非要反其道而行,那也無所謂,這裡已是大總管的行轅了。你愛去哪裡辦公就去哪裡辦公,除非朝廷再委派一個武三思這樣的人,尋常的官員到了這裡,只能做小媳婦,想怎麼欺負就怎麼欺負。
可是武三思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