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又會如何去想?
“問題的根子,是在人心啊。”韋后感嘆了一句,她拂袖,落座在一處胡榻上,目光幽幽:“那麼接下來怎麼辦,子義,你來說說看吧。”
韋弘敏道:“真要追究這件事,就永遠都繞不開這狄仁傑,想要治秦少游的罪,就必須先治狄仁傑的罪,而且極有可能,懲治了狄仁傑,秦少游卻可以逍遙法外,娘娘的目的,是要收拾秦少游,而不是狄仁傑,若是因為收拾秦少游而冒天下之大不韙倒也情有可原,可是最後鬧得天下紛紛,只是拿了一個狄仁傑,那麼就得不償失了。如今到了這個地步,只好將此案交給楊再思,讓楊再思來最後發落處置,我們韋家,就不必再牽連進去了。”
讓楊再思來,其實無非就是讓楊再思來給武三思定性罷了,韋弘敏的意思是,這件事只能快刀斬亂麻,迅速的了結,武三思死了,也只能白死,而韋家最好的結果就是置身事外。
韋后顯得有些不忿,想要放一句狠話,卻又思量著於事無補,只好又嘆息:“看來,也只能如此了。”
……………………………………………………………………………………………………………………………………………………………………………………………………………………
第一章送到。(未完待續。)
第四百三十六章:權柄
韋后顯得焦躁起來,秦少游如此生生的打臉,自己就這樣輕易的放過他?無論如何,韋后顯然心有不甘。
可是心有不甘又有什麼法子呢?要追究武三思的事,就必須先追究狄仁傑,而要追究狄仁傑,很顯然……這對於韋家來說,無疑是人心散盡的結果。
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韋后顯得有些慍怒,她不禁道:“好好好,好得很,那秦少游……哼!”
韋弘敏見韋后震怒,心裡只是叫苦,卻是無計可施。這件事,確實有些棘手,以至於連他也只能心中嘆息。
“那秦少游得了整個河南,豈不是如虎添翼,本宮擔心的是這個,倒是韋正德在那兒,就更加教人不放心了,子義,你看該怎麼辦才好?”
韋弘敏知道,這時候若是再不想出點什麼,娘娘少不得真要責怪了,他想了想,到:“娘娘,狄仁傑是劍,那秦少游拿了狄仁傑來傷人,卻也未必不會傷己。”
“嗯?”韋后眼眸一沉,似乎摸到了一點門道。
狄仁傑是劍……不,理應是雙刃劍,一把雙刃劍,意味著什麼?狄仁傑這種人,身上揹負了太多太多的盛名,他殺武三思,這是因為他確實佔著道理,武三思是證據確鑿。
可是換句話來說,秦少游難道就沒有可以詬病的地方嗎?或者說,神策府裡,難道就一定清正廉明嗎?難道就沒有藏汙納垢,就沒有不軌之徒嗎?
想到這裡,韋后眼眸一亮,不禁道:“你的意思……”
韋弘敏正色道:“今日秦少游拿狄仁傑傷我們,卻是忘了,留著這個狄仁傑,遲早會被他反傷,以臣的愚見。不如此次,就順水推舟,那秦少游不是任狄仁傑為判官嗎?那麼索性,朝廷就加一道旨意去,任免狄仁傑為東都通判,再兼以刑部尚書職,就讓他留在河南府,到了那時,整個神策府,乃至各縣。俱都在他的眼皮子底下,以狄仁傑的性子,當然要盡忠職守,那些秦少游的黨羽,一旦犯有什麼過錯,狄仁傑若是容情,那麼朝廷大可以追究狄仁傑,可是狄仁傑若是鐵面無私,這樣最好。索性就借狄仁傑的手,去懲治秦少游和這些徒子徒孫,以我之見,這狄仁傑。有這盛名在身,是絕不敢徇私的,只要他不徇私,神策府用不了多久。就會與他反目,那秦少游,只怕會將的狄仁傑視作是眼中釘、肉中刺。非要除之而後快不可,而一旦狄仁傑與秦少游反目,娘娘……若是站在狄仁傑這邊,那秦少游既在天下人眼裡成了亂臣賊子,在朝廷眼裡,也成了亂臣,他……死定了!”
這番話,聽得韋后眼前一亮。
狄仁傑……
萬萬想不到,韋弘敏這個傢伙,居然有這樣的敏思,狄仁傑這樣的人,確實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至少……這個傢伙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個蒼蠅一般的人物,而神策府之內,俱都是秦少游的黨羽,這些黨羽不可能人人清白,只要狄仁傑‘盡忠職守’,只怕用不了多久,一個個大案就將挖出來,而挖出來的案子越多,秦少游的黨羽遭受的打擊就越大,可以想象,這秦少游坐得住嗎?自己的老部下若是犯了法,求情都沒有用,秦少游難道還笑得出來?自己的親戚,被狄仁傑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