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原來手裡有錢,可以生出數倍的金錢出來,原來人脈不只是維護地位的工具,更是生財的工具。
弘農士族非但沒有衰弱,卻是藉著這一股東風,強勢崛起。
單單那楊家,楊家本是弘農第一大族,地位是穩固的,只是可惜武則天不許楊家人做官,這使他們蟄伏了好一陣子,而如今,楊炯卻成了議長,這倒也罷了,最重要的是楊家的子弟開始從商,如今下頭有商鋪數百家,有商隊一個,有工坊七八家,日進金斗,財富在短短一年多之間,幾乎翻番了一倍。
其餘計程車族,也都如餓虎撲羊,各自營生,其實他們對辦工坊並不熱衷,卻更熱衷於走貨,辦工坊賺取的利潤,他們看不上,原因是他們有利潤更大的買賣,在這個地域之間聯絡並不緊密的時代,尋常的商賈,想要將一批貨物送到數百里之外是極不容易的,因為商賈的地位並不高,沿途肯定要遭遇到刁難,官府如此,本地的豪強也是如此,所以往往一批一千貫的貨物,到了數百里之外,其中花費的各種錢財,就可能遠遠超過了貨物的數倍以上。
可是士族不同,士族最重要的就是人脈,他們的貨物,官府是不敢刁難的,沿途的關卡,也都會盡力給予方便,到了地方上,地方的豪強反而成了他們的助力,一千貫的貨物,尋常商賈需要花費三千貫來打點和運輸以及沿途的損耗,而在士族這裡,他們只需要花費數百貫來負責沿途的人力、畜力所需。
這……是暴利。
這種暴利,讓士族們嚐到了甜頭,於是乎,幾乎在弘農,家家戶戶的高門如今雖然偶爾也會弄幾個工坊玩玩,安置幾個子弟去學習生產經營,而他們真正的支柱便是代理還有走貨,孟津的生產越多,商貿越是發達,他們的得利就越大,這些人,更像是一群躺在祖宗棺材上的食利者,頗有些像後世的包租公和包租婆,不過他們的功能,卻是其他人無法取代的。
關東士族,早就有人來孟津暗訪了,他們對一些弘農人家的收益目瞪口呆,原來人家走一趟貨,輕鬆省力,其收益就比辛苦種幾萬畝地收益還要高一些,這種震撼,已經不只是心動的理由這樣簡單,更多的是**裸的羨慕。
於是乎,這些人趨之若鶩,終於來了。
只是秦少游對於他們的暫時冷落,讓他們心裡有些不安,每日在楊炯那兒死磨硬泡,甚至還有人去尋王琚那怪胎,連王琚這種貨色,如今都成了大家的香餑餑,總是藉著一些遠親的名義,或者是王家故舊的理由,去王琚那兒打探訊息。
神策府,已經成為了可以力頂關隴門閥的力量存在,雖然現在的力量還稍有不足,卻也絕不容小覷,如今連這最後的後顧之憂都不見了蹤影,那麼還等什麼?
楊炯向秦少游原原本本的提及了這些人心思,他足足說了半個時辰。
在這方面,楊炯非常清楚,那些關東士族,即便是和自己交好的裴家,不管怎麼說,他們也是後來者,既然是後來者,楊炯還是希望能在他們面前保持一些優勢,當然,與關東士族合流,對於整個神策府有莫大的好處,畢竟這些人的力量是驚人的,這對神策府的商貿和政治上的影響都有莫大的好處,神策府越強大,楊家的顧慮就越少,地位也就越穩固,所以楊炯在這方面,既沒有急於拉關東士族下水,保持著一定的警惕,可是同時,在最後總結的時候對秦少游道:“殿下,如今關東諸家都願與神策府交好,形勢也已迫在眉睫,此前殿下與韋家爭鋒於廟堂,他們出力也是不少,若是此時,再對他們置之不理,只怕不免讓人寒心。”
秦少游點頭,道:“不錯,也是時候了,只是依著楊公之見,該如何處置呢?”
秦少游一直喚楊炯為楊公,這和叫王琚為先生不同,更顯得敬意一些,一方面是楊炯老邁,另一方面,也是尊敬楊炯這個議長的身份,議事堂按情理來說,是獨立於神策府的機構,地位很超然,秦少游不願在這件事上為人詬病。
……………………………………………………………………………………………………………………………………………………………………………………………………………………………………
第一章送到,大家的書評都看了,這才發現,原來老虎多了一個盟主,感謝tiexuemogui同學,老虎受之有愧,這本書開書的時候構思不太好,另一方面,又想向書城靠攏,結果兩邊都不討好,竟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援,慚愧。(未完待續。)
第三百九十七章:人才濟濟
關於與關東士族的融合,楊炯顯然是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