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情形,而你目前的生活又屬於變動性不大的,建議你可以隨時想象:如果你被突然甩出軌道外,你可以飛到哪裡──想象你是馬戲團的空中飛人,你從這頭被人鬆手丟到高空中,往另一頭的團員手上飛奔過去,你可以飛跨多遠?如果把你丟到荒島上一切從零開始,你會怎麼調整心態,怎麼謀生,怎麼重建生活秩序?

《寶瓶同謀》提到:“一個範型失去價值之後,總是還有很多人對它保持虛偽的忠實,但是隻要我們勇敢地表達我們的懷疑和叛離,暴露舊範型的缺陷、失敗,乃至結構上的搖搖欲墜,我們就能夠及時拆除它,不必等到最後才倒下來壓在我們身上……你一定要明白,所有的改變都可以經由我們自己選擇,所以不用害怕放棄目前生活的事物,因為此時我們只是放棄我們不想要的東西而已”。

變局下的人生世事難料,沒有什麼是最好的、不變的策略。正因為事先很難規劃,頂多只能提前預測,隨機應變,所以長期計劃越少,可變性就越高。

創意人平時就是以玩大風險、挑戰極端為樂。除了看極端的電影、極端的新聞,我還會透過“極端的旅行”拉大我人生的張力與彈性,比如下面的這些事:在阿拉斯加—50℃的戶外看極光,在50℃的酷熱中體驗迪拜與埃及的撒哈拉沙漠;登上海拔5154米的絨布寺、下到尼羅河遊輪的海底艙;到印度貧民窟、住迪拜帆船飯店……

你也可以這樣做,在未來急劇變動的期間,建議你先列出“自己害怕的事”和“想冒險的事”,然後利用書末的“黃金900天計劃”,每天安排自己去做一件害怕的事,每個月至少做一次大冒險,克服自己對老、傷、病、死、孤獨的恐懼。如果連死都不害怕,那麼就你就擁有了“沒什麼可失去”的冒險勇氣。

極端事件,是讓一套人生藍圖有了多重戲劇性的學習機會。總結來說,2008…2012這5年給每個人帶來的鉅變,都像是期末考題,把過去你所學的、以及你該學卻沒學會的,在這5年嚴格地考盡,也有人稱之為“業力肅清期”,為的是讓人類集體進入新黃金時代前有充分的準備,而現在就是進入新文明預科班的最後一學期,早點清醒,把心態調整好,把功課學會,就能早點畢業,早點享受大家一起晉級的新世界。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應考極端→接受極端→享受極端,考場→劇場→遊樂場(1)

我非常迷戀看電影,之前在《十四堂人生創意課》裡提過,當時剛畢業,但我又必須在很短得時間內學習深刻的人性知識,以應付不斷深入消費者內心欲求的廣告創意工作,所以我靠的是大量且深度投入的觀影經驗,特別是極端電影的極端劇情、極端情緒,以演練並補充我生活經驗的不足,進而有能力發展出極端突出的創意點子。

這樣的做法有優點也有缺點。缺點是電影裡的人生與現實人生有很大的差距,因為電影必須濃縮為可看性高的兩個半小時,所以極端性與戲劇性強,相對照之下,現實生活就顯得單調無聊緩慢,要落地紮實地好好活著就比較困難,也很容易淪為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優點是,最近這幾年剛好是面對極端環境的時期,所以過去所看電影中為我事先演練的各種極端事件,就像是幫我做了許多模擬考題,我很快就有許多範本可反省、深思、演練、評量、與決策。如果把這幾年國內外重大新聞濃縮在兩小時,其戲劇性一點也不輸任何好萊塢電影,假如你有機會親臨海地大地震的第一現場,一定比去看3D版的《2012》還令你膽顫心驚!

再暫時離開“地球此生”的框架遠距思考:我們這一輩子,不也是累世累生眾多劇本、眾多身份角色之一嗎?無論是看電影、看書、聽別人描述經驗、看新聞、或是在自己的真實生活中……我們都以不同的視點、不同方式,學習各個主題的人生功課。假如我們把地球比喻成一間飛行學校,有時我們在電腦前透過遊戲練習虛擬開飛機,有時我們親自去模擬艙練習,有時我們是真的坐上飛機駕駛艙練習(旁邊的教練,可以比喻為我們的心靈老師、心靈書、心靈電影),直到我們可以自己獨立開飛機,甚至可以作為新手的教練。但無論是哪種方法,都是為了讓我們更純熟,都是為了在未來親自駕機時可以從容應付各種突發狀況。

所以對我而言,看電影時會假想我就是電影主角,當劇情一直演變,我該怎麼反應?我做了哪些與電影主角不同的思考與決定?會產生怎樣不同的結果?但當我在過我的真實生活時,我反而把自己當成與不同人演對手戲的演員,透過不同影集的對戲過程,學習不同的課題,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