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走在許鹿希家門前那落滿枯葉的小路上,都會情不自禁地放慢腳步,彷彿要丈量出28年的每一天。春夏秋冬,深沉的愛浸潤著許鹿希一生的時光。這時光中,28年的等候是寂寞人生,卻也豔如28朵紅玫瑰。
第二章 我跟他可能是前世的姻緣(1)
一對年輕的麗人
在許鹿希的家,我曾長久地凝視著一張照片,那是許鹿希和鄧稼先的結婚照。這是一對麗人,他們的神態是那樣地默契,他們的家世、個人的特質、長相是那樣地般配。
從他們個人來說,兩人都屬於各有特點之人。結為連理又互相補充。在漫長的人生之路上,他們共同點燃了不滅的生命之光。
許鹿希與鄧稼先認識,是1946年她考上北京大學醫學院後,在北京大學醫學院上物理實習課時,鄧稼先恰好是北京大學物理系的助教,醫學院物理課的實習課是鄧稼先教。那時的學校,師道尊嚴非常突出,大學的老師都不苟言笑。作為助教的鄧稼先,年齡上與學生比較接近,性格又比較開朗,給學生們留下的印象很好。
許鹿希說,鄧稼先是1924年出生的,我是1928年出生的,他比我大4歲,我上大學一年級的時候,他已經畢業了。我們常常因為有些課的內容教授講得太快或者是聽不全,就攢下來在上實習課時問鄧稼先,鄧稼先講得非常仔細,非常透,他到底還是比較年輕的助教,容易理解學生哪裡不懂,輔導我們時也能對症下藥。另外在上物理實習課時,怎麼用儀器都要求非常嚴格,如果大家不會鄧稼先就手把手地教。
那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