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的房間俱是一團混沌,因為他還沒有想到用途。
兩人尤其對金庫裡的金銀驚歎不已,依留言所載,它們全是金廬真人煉石成金而成。要知道仙道界現在的鍊金術成功率極低,一百次中也不見得能夠成功一次,所用的原材料近似於金銀,所得之數往往十倍於耗費之數,蓋因不同物質之間的轉換超出了凡間仙法道術的範疇,也許只有天界的正牌天仙才有點石成金的手段,難道金廬真人已經攻克了鍊金術這一千萬年來仙道界的難題?
兩人很快從《金廬筆談》找到了肯定的答案,金廬真人確實用一種難以想象的辦法做到了,他倆讚歎之餘對筆記裡的其他內容興趣更濃。
這本《金廬筆談》記錄了金廬真人畢生的煉器心得體會,第一部分講述煉器的歷史、原理以及各種流派、特點;第二部分對煉器用的火的種類和特點逐一品評;第三部分的內容最厚重,全是他煉製每一件仙器的經歷和經驗總結;第四部分是他對當時天下名器的品評;最後一部分是他對的最新煉器設想和研究。他倆草草翻看一遍對煉器一道的認識大大加深,尤其陶勳對動手煉器更加躍躍欲試。
兩人抓緊時間檢視書庫目錄,發現了許多不少仙道前輩留下來的煉器筆記,除此之外還有兩百多種修煉仙道的功法秘籍,三千餘種凡間武學秘籍,其中不少早已失傳;至於其他的書籍都是凡間的出版圖書,其中屬於絕版孤本、善本的多得不計其數。
由於時辰不早,陶勳不敢在此耽擱太久,只得戀戀不捨地回到外面,臨走時叮囑丁柔先將仙道修煉功法類的書籍好好翻揀,看看能否找到有用的、高深的修道秘籍。
吃過午飯後,門吏來報,歸允文投刺求見,陶勳先命人將陳子軒請過來作陪方始令下人請歸允文進來。
歸允文六十多歲,稍胖,氣色不大好,一看就是酒色過度淘虛了身體。陶勳等他行禮參見之後,也回了一禮,然後引見陳子軒,雙方落座,先客套一番。
歸允文道:“老公祖履任,學生早就想來祝賀,奈何身體不適,難堪勞頓。望老公祖原宥,學生備了份薄禮昨天遣人送來以為祝賀之儀,請老公祖萬勿嫌薄才好。”
陶勳的語氣不是十分客氣:“員外太客氣,本官前日才發過告示,明言一毫不會妄取,此心天地可鑑,昨日員外就送來賀禮,好教為難哪。本官下車伊始,還正在交割,否則昨日就要回訪員外,將禮物一一送還的。”這個歸允文是捐銀子得到的納貢出身,這種出身雖也算是正途,份量畢竟要比兩榜進士出身差一大截,而今的官場以兩榜進士最崇,陶勳兩榜進士、翰林院編修的出身看不起對方也很正常。
“老公祖高風亮節,學生佩服之至,”歸允文聽出陶勳的語氣不太友好,眼珠一轉,擠出笑臉:“豈敢勞煩老公祖親臨,那些賀儀的確太過輕薄,學生等會就帶回去。老公祖初履顯任,縣衙的開銷很大,學生願捐助一些柴米絹緞等物以供衙門用度。”
陶勳還要推辭,陳子軒搶先對他道:“難得歸員外盛意拳拳、熱心公事,東翁如不收下會讓本縣士紳寒心的。”
陶勳只得點頭:“那就多謝員外了。”
第六章 審結首案(上)
歸允文見陶勳肯收禮很是高興,又道:“前番學生遣家人訟刁民欠債不還一案,實因為身體抱恙不能親來,但昨日一想,老公祖初次審案傳學生到堂,學生怎好違拗,此舉也拂了老公祖的面子,所以抱病體又急忙趕來。”
“老員外抱病前來,本官十分感激。說起這件案子,也很為難呀。藜山村那麼多人親眼看見龍虎山凌蒙道長替薄家還了錢,悠悠眾口言之鑿鑿,又道法不責眾,本官總不能第一次審案就判全村上百人誣告貴管家吧。”
“黎管家有沒收到債學生也不太清楚,但他沒有將款交還與我並取去借契卻是事實,學生沒有拿到還款這一點也是事實呀。學生覺得,那點小錢倒在其次,關鍵不能助長刁民不守信用之風,如此聖人教誨何在?老公祖的教化何在?朝廷的王法又何在?”
陳子軒在旁輕咳一聲,插話道:“歸員外這一連串質問問得好呀。聽說前任周大人治下秋垣縣教化風行,全縣百姓人人皆知禮義廉恥,真個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堪稱天下州縣之典範,莫非藜山村的刁民知道我家大人上任有心欺他的生故意以此給難看,還是周大人治下實情並非……”他故意將聲調拖長,言下之意不言自明。
歸允文一愣,趕緊道:“學生方才情切以致失言,絕無此意,絕無此意。”
陶勳並不想揪住他話中語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