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混濁之氣日積。人之所食,皆出於土,九龍真火屬水、屬金,鳳凰真火屬木、屬火,以五行相剋,遞相盪滌去濁,還原陰陽二氣。故以此二火煉丹可收奇效。”陶勳朗朗而道,兩指齊彈,兩粒火球便飛入鼎中。
鼎中騰地亮堂起來,鼎表聊聊有白氣蒸騰翻湧,但鼎器表面的溫度卻沒有任何變化,這就是鼎火沒有絲毫洩漏的表徵之一。
陶勳在眾人驚羨的目光下氣定神閒地開始煉丹,對於每一個與尋常煉丹之術有異的步驟都會解釋幾句,同時也不時地回答一些人的提問。
北地邊境的十二派在煉丹一道上連不入流的小門派回春谷都比不上,門中長老耆宿們教弟子煉丹時多刻板地遵照長輩傳下來的丹經、丹方,又因北地靈藥匱乏,於是乎煉丹之時戰戰兢兢生恐出錯,更不敢越雷池半步。
這種過度的墨守成規之下如何能煉得好丹?如何能在丹術上有所成就?故而眾人看著陶勳一邊用嫻熟的手法煉丹,一邊聽著他解說煉丹之術,這種收穫遠遠超過師門數十、百年的苦修所得。
在陶勳邊演示,邊解說之中,不知不覺九個時辰的期限將至。
就如陶勳所預言,這爐培元丹真的在九個時辰內煉製成功。當籠罩於孜蕠鼎表面的那層淡白之氣變成淡紫之色時,眾人皆聞有奇香溢位,鼎器盛放了靈藥的那一格位置放出淡淡的金光,這是丹藥已成的標誌。
“丹已煉好,我之取丹卻又與各位所知略有不同。”陶勳一邊說,一邊取出四十九個小玉瓶擺在地上,然後雙手掐出一個眾人見所未見的手印仙訣打進鼎中,鼎蓋微微震動著緩緩上升,很快露出一條縫隙。
陶勳變換仙訣,單手打出一道白光到鼎縫隙,就見地上一隻玉瓶動了動,緊接著瓶身金光一閃而沒,玉瓶就不再動了。他一連打出四十九道白光,地上的玉瓶逐一如此變化。最後一枚仙丹收完,他將鼎蓋完全敞開,鼎身豎起公示於人,只見裡面的布藥室乾乾淨淨沒有一絲一亮的渣滓。
“天哪,陶真人一份藥材就煉出了四十九枚丹。”一名佑寧門的弟子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模樣。
此人是門中專門培養的專精煉丹的弟子,以前同樣煉一爐培元丹,一爐能出兩粒就算僥天之倖,而且十次有九次煉出來的是廢丹,看到陶勳如此神通怎不叫他驚訝得下巴都要砸到地上。
陶勳道:“諸位可以檢驗一下丹藥品色如何。”
在場的人都擁上前取玉瓶驗丹,一時間丹室之內異香陣陣、沁人心脾。
驗過之後,十二門派的人個個皆佩服得五體投地:“我們驗出來,都是上品、極品丹藥,真人神通,通天徹地。”
也有人追問:“真人最後的取丹之術是不是有什麼講究?”
陶勳答道:“不錯,丹藥出爐時,周身有靈力外溢,最好是乘其尚熱封於玉瓶中極速冷卻,使靈力不外溢,方可保丹藥品性無損。”
“真人煉丹之術,舉世無雙矣。”立即有人拍起馬屁。
第七章 丹術服眾(下)
陶勳笑道:“呵呵,道友謬讚。其實煉丹之術最重要的是多實踐,唯有練手的次數多了,才能有所成,紙上談兵或者患得患失不是外丹之道也。”
眾人紛紛點頭附和,心中卻在哀嘆:現今凡界的煉丹原材料太難得,想要多練手卻經不起消耗呀。
丁柔忽在一旁笑著說道:“若照相公這般說法,北地所有門派,包括回春谷在內,煉丹和煉器之術最高的應當是雪陽門才對?”
眾人不解:“陶夫人為何如此說?”
“我聽說薌柳坊市是雪陽門的秘密產業,坊中半數店鋪或直接或間接與雪陽門有關係,去年我曾到過薌柳坊市,當時我便用手頭上許多用不著的靈藥從店鋪裡換回一些沒什麼用的東西,逛店鋪時還不時地看到有散修將辛苦採得的礦石、靈藥拿到店鋪裡交換物品。”
董思焉笑著介面道:“弟子明白了,這樣算來薌柳坊市一年收購到的靈藥、礦石數目便十分驚人,哪怕其中只半數歸雪陽門所有,也足夠他們全門上下每個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地煉丹或者煉器之用。”
十二門派的人聽得她此話後,各各臉上出現異色。
陶勳環顧眾人道:“瓶中之丹我拿著亦無大用,不如分給諸位。這樣吧,每派三枚,剩餘的歸回春谷所有,諸位意下如何?”
在場的人當中本來有人已經有了向陶勳購丹的打算,未及提出便聽到他如此安排,一個個喜不自勝,一時間對陶勳讚頌、感謝之辭響徹丹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