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民和一些當事人談起這件往事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可笑,因為〃聯動〃 的成立完全是起鬨架秧子,既沒有嚴密的組織系統,也沒有統一的行動綱領,只不過是幹部 子 弟們對當時的中央文革小組有氣,因為中央文革小組已經把鬥爭的矛頭對準了黨內老幹部, 也就是他們的爹媽,這就直接觸犯了他們的利益,他們向來是革別人命的,怎麼這次革命革 到自己家來了?大家在會上吵也吵了,罵也罵了,散了會後也沒什麼人把這件事當回事,可 圈外人不瞭解情況,把〃聯動〃這個組織傳得沸沸揚揚,很有傳奇色彩。甚至有傳言說,〃 聯 動〃組織內部等級制度森嚴,連袖章都是按照爹媽的級別配發的,分別為呢、緞,綢、布等 面料。
鍾躍民說,我算明白了,很多著名的史詩都是這麼問世的,最早出現在一個多喝了二兩酒 的 傢伙嘴裡,有人聽了就向別人轉述,轉述中又按照自已的想象進行了藝術加工,傳來傳去, 代代相傳,於是就成了史詩。
鍾躍民記得,〃聯動〃成立大會後,大家聽說公安部抓了他們的幾個哥們兒,於是大家一 起 哄,說去公安部要人,當時誰也沒覺得公安部有什麼了不起,甚至覺得公安部要是敢不放人 ,就砸了它,造反有理嘛。笫一次去衝公安部時李援朝糾集了一兩百人,開始大家還象模象 樣地和公安部負責接待的幹部交涉,後來就有點兒煩了,跟這個小幹部扯什麼淡?乾脆衝進 去把人搶出來不就得了,於是弟兄們開始往大門裡衝,這樣就和守衛的軍人們發生了衝突, 當時軍人們得到的命令是∶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他們只是手挽手組成人牆,以阻止這些毛 孩子的胡鬧。少年們衝了幾次,就好象浪潮撞在礁石上,無濟於事。平時挺有主意的李援朝 此時也沒了轍,這時鐘躍民肚子裡的壞水開始往外冒了,他帶著一群初中一年級的少年伸手 嗝吱戰士們的癢處,軍人們沒有受抗癢訓練,他們被嗝吱得笑了起來,人牆頓時出現缺口, 鍾躍民並沒有馬上帶人衝進缺口,而是組織少年們把戰士們一個一個拉出人牆,使軍人們組 成的人牆出現了一個巨大的缺口,李援朝帶人順利地衝進公安部。
當然,事後想起來,當年的〃聯動〃們向公安部發起了六次衝擊,未必是場有計劃有組織 的行 動,其中少年們起鬨架秧子的成分起了很大作用,鍾躍民就直言不諱地承認,當年自已參加 衝擊公安部的行動完全是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