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使十分*的唐朝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宣宗是唐朝歷代皇帝中一個比較有作為的皇帝,因此被後人稱之為“小太宗” 。另外,唐宣宗還趁吐蕃、回紇衰微,派兵收復了河湟之地,平定了吐蕃。

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去世,唐懿宗李漼被宦官迎立為帝,改元“鹹通”。懿宗是一個昏庸無能、奢侈無度的君主。他即位後,不思朝政,沉湎於酒色之中,政治十分*,藩鎮割據重新興起。他將唐宣宗中興的果實損耗殆盡。此時唐朝已無可救藥,病入膏肓,大*正在醞釀之中。當時賦稅刻薄,百姓無法過日子,於是出現人吃人的慘劇,百姓被逼得無路可走,只好起義。同年,襲甫在浙東領導起義,鹹通九年(868年),龐勳領導徐泗地區的戍兵在桂林起義。唐懿宗派遣王式、康承訓等殘酷*了這兩次農*動,但是對人民的剝奪並沒有停止。此帝實為唐朝間接亡國之君。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序二 唐宦官簡史

宦官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秦漢帝國建立後創立了一整套與準住專制體制相適應的宦官機構。《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周王朝及各諸侯國大都設定了宦官。例如秦國宦官嫪毐(làoǎi)受太后寵幸,權勢顯赫,封為長信侯。宦官一般由身份卑賤的人充當。其來源或由處以宮刑的罪人充任,或從民間百姓的年幼子弟中挑選。秦漢以後,宦官制度更加詳備,宦官作為一種特殊政治勢力,對許多朝代政局產生重大影響。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宦官由少府管轄。西漢初年,漢高祖劉邦鑑於秦亡教訓,間用文士充中常侍,以抑制宦官勢力。元帝以後,宦官勢力復萌。東漢時,侍從皇帝的中常侍專由宦官充任。他們傳達詔令,掌理文書,左右皇帝視聽。當時,外戚勢大,皇帝常利用宦官牽制外戚,往往造成宦官集團專政局面。

魏晉南北朝時期,隨著豪強政治的發展,士族豪門領袖與皇族共同執掌朝政,外朝擴大,內廷縮小。在豪強勢力制約下,宦官小社會也隨著內廷職責的縮小而迅速萎縮,在政治舞臺上基本上處於配角地位。

唐代宦官制度發生重大變化,漢代以來的少府與大長秋宦官系統,被統一歸為內侍省。宦官由內侍省、掖廷局、宮闈局、奚官局、內僕局、內府局管理。掌管宮內的簿冊、門衛、病喪、倉庫供應等事項。各局長官稱令或丞。

自唐高祖建國至唐太宗、唐高宗時期,最高統治集團注意吸取前代政權盛衰興亡的歷史經驗教訓,對於宦官干預朝政對封建政治所造成的危害有一定清醒的認識,不僅在言論上強調防範宦官干預朝政的重要性,而且在控制宦官人員數量、限定宦官職責範圍、限定宦官品秩地位、懲治宦官違法行為等等方面採取了許多實際措施,使得宦官勢力難以形成。

武則天至中宗、睿宗統治時期,除武則天本人直接稱帝之外,韋后、安樂公主、太平公主等后妃公主先後擅政專權,她們往往依靠身邊的宦官控制外朝。武則天晚年病重被迫退位後八年之中,唐王朝君位四易其手。每次易位都伴隨著一場血腥的屠殺,在接二連三的宮廷政變中,多數有宦官參與其事,為宦官實力的擴張提供了機遇和平臺,唐代初期制定的限制性措施多被突破,宦官實力開始活躍起來,但這一時期主要仍侷限於宮廷內政的範圍之內,直接干預外朝政務的情況還是較少發生的。

武則天執政時,集權於內廷,以牽制外朝的功臣宰相,內官用事開始增多。不過,武則天不像東漢時期的那些女主們,要憑藉宦官成為自己和男性大臣溝通的橋樑,這一階段宦官沒形成什麼勢力,品級也都很低。中宗復位後,韋后當政,為了擴大內朝權勢,積極發展閹人勢力,並授予宦官品爵。中宗還派宦官外出監軍,開唐代宦官監軍的先河。同時,各派宮廷政治勢力為了窺測上意,探聽訊息,紛紛巴結拉攏宦官。當時李隆基為了消滅韋后勢力,就曾利用過宦官高力士等人,這說明宦官勢力已開始抬頭,力量不可忽視。

從唐玄宗到肅宗、代宗三朝,是宦官勢力迅速發展的階段。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內廷宦官激增至3000人,官至五品以上的即達三成。像玄宗寵侍高力士更是顯赫一時、貴盛無比。當初李隆基發動兵變,討平韋后逆亂,高力士立下首功,被提升為內給事;後來又在誅殺太平公主一事中立下功勞,被提升為右監門衛將軍、知內侍省事,成為宦官中的第一人。李隆基對高力士極為信任,地方上報的書信、檔案、奏章,高力士閱後揀重要的讓玄宗過目,而一般的政事可以由高力士自行決定、處理,不必報知,這就開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