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如果在這裡,就會非常清楚。如果不是一道長牆和無數壕溝分開了南北,舊日高麗的三千里江山,早就變成了三千里墳場。”
怪不得……
年羹堯插手舊朝鮮王國,扶持李光佐篡權。英華則扶起大韓帝國,舊朝鮮王國的“王統”轉移到南方,升格為大韓帝國的“帝統”。
在南方的韓國人眼裡,北方的朝鮮王國就是正宗叛逆。而在北方,以李光佐等鮮儒為首的統治集團則視自己為朝鮮“道統”所在。自己才是守護道統的正朔,而大韓帝國則是抱著邪魔之國英華的大腿,墮入魔域的非人之國。
南北兩方態勢像是英華與滿清爭奪華夏的縮影,雖無百年族仇,更是一家人,但道統的大義之爭卻徹骨入髓,矛盾更為酷烈,根本沒有一絲轉圜之地。
怪不得……比豆渣還渣的朝鮮兵遇上了跟豆渣差不多的韓國兵,兩邊就一齊爆種,陡然變身為死戰到底的強兵。
按理說,大韓帝國幅員更廣,人口更多,還緊緊抱著英華的大腿,有多國志願軍幫忙,收復北方朝鮮沒什麼難度。可問題是,由英華、韓國、日本等國邪惡資本構成的既得利益集團對朝鮮南北分裂現狀非常滿意,他們可以源源不斷自北方朝鮮獲得廉價奴隸、稻米、藥材、礦產,還可以源源不斷在北方朝鮮傾銷鴉片等“中洲共榮同盟”所禁絕的商品。
在政治層面上,為確保韓國這個北洋區第二小弟跟第一小弟日本的均衡態勢,同時也確保北洋區能有一處藏汙納垢的下水道,英華不僅無心幫助韓國收復全境,甚至還有意識地維持南北分裂狀態。入韓的多國志願軍在南北之間的長牆壕溝防線上跟朝鮮兵打了多年,這個月奪下一座山頭,下個月收復一座山頭“綿戰”一詞也由此而生。
與此同時,北方朝鮮正靠著“藏汙納垢”這樁特性,在年羹堯和滿清遼東方面不斷騎牆謀利,結合儒家變形蟲的強大生命力,漸漸發展起來,已有一定的自保之力。
就軍心和戰技而言,朝鮮兵和韓國兵都是豆渣,不同的是,韓國兵仗著英華扶持,裝備和訊兩比朝鮮兵精良且正規得多,因此即便雙方都爆種惡鬥,兩萬朝鮮兵也只堪堪跟一萬韓國兵打成“平局”如果爛仗也歸於平局這一類的話。
朝韓雙方都沒有大規模火器部隊獨立作戰的經驗,依舊沿用邊境線上的綿戰傳統,一股股衝擊反衝擊,一塊塊地盤糾纏不休,雙方都找不到要害一擊斃命,只求不斷給對方身上開口放血,看誰的血先流光。
“我不能再等了……”
搞清楚了眼前態勢,盤石玉再難坐看朝韓這種低階毆鬥,準備調一零八師上陣,把那股朝鮮兵徹底解決掉。李衍卻跪求說,這事是鮮人自己的事,這些朝鮮叛逆,必須由他們大韓**親手剿滅。
“如果天朝大軍能以火炮支援更好……”
末了李衍還是露了原形,就這麼打顯然是不行的,可如果有紅衣的數百門火炮撐腰,勝利就不費吹灰之力了。
“火炮……支援!?”
盤石玉兩眼圓瞪,心說你這韓蠻真是恬不吃恥,幾百門火炮上陣。只是支援?
當然,盤石玉還沒墮落到要跟附從軍爭功的地步,而且不必傷損紅衣就解決問題。自是最佳方案,因此在確認了武衛軍殘部再無威脅後,盤石玉集中軍部和各師火炮。自三面圍住戰場西側,沙河南岸的朝鮮兵。
八月八日中午,兩萬朝鮮兵盡數覆滅的同時,一零九師主力也不費一槍一彈,進了不見一辮的遼陽城。
盛京就在遼陽以北百里處,武衛軍兩翼覆滅,兩翼喪膽潰逃,滿人即將迎來最後宣判。正當盤石玉憧憬著策馬奔入盛京宮殿,一刀將茹喜老妖婆的腦袋劈作兩瓣,再一槍把道光小皇帝的腦袋轟成碎裂的西瓜時,一紙軍令從海城第七軍總部發來。
“駐守遼陽,不得北進半步,違令者軍法從事。”
如果是韓再興的命令,盤石玉多半真要把這軍令撕碎了吃進肚子裡。可惜,這是皇帝親書的諭令……
儘管跟著諭令來的還有韓再興的解釋,說武衛軍兆惠部正奔吉林城而去,有可能轉攻寧古塔,而阿桂奪了高晉所部軍權。在摩天嶺和連山關一帶露面,有可能南下朝鮮,遼東局勢將再有大變,第七軍必須鎮之以靜,可盤石玉依舊滿心不解。
為什麼?為什麼都打到滿人老巢百里外了,卻要停下來?接著是發來十二道金牌麼?
岳飛、秦檜、趙構一連串人名在腦子裡閃過,盤石玉也瞬間打了一連串哆嗦,暗罵自己太荒唐,自己可沒資格當岳飛,而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