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93部分

的方案獲得了國史館學士們的一致透過,不透過可不行,皇帝都是以此為原則定宰相的。

首先就是國政歸相和政事堂改制,這項課題所涉的面太廣太深,非老於政務之人所能承擔。從中書省退下來的幾個老傢伙組團亮相,道明瞭諸多優勢,例如跟第一二代首輔交情匪淺,深諳從天王府時代到如今的內政格局變遷,競爭者再沒底氣上臺,這一項課題毫無爭議。

第二項則是南北之勢,出身白城、黃埔和龍門三學院的三派相爭不下,龍門派有南北相通的優勢,白城派跟通事館交情很好,黃埔派則說這事得更著重看民間財團,恰好,他們跟潮汕財團關係密切。

最終票決結果是白城派獲勝,黃埔派不服,指責白城派收買“評委”,鄭燮一句話就讓黃埔派再沒話說:“人家是陳潤的同窗……”

國史館寫史可不只是單純的文書作業,還要去採訪相關事件的當事人。儘管這事是國家任務,當事人不至於拂袖不理,但有私交和沒私交終究是兩碼事。不少當事人權高位重,有私人關係在,人家也不會敷衍了事。

因此到第三、四、五項課題,西安行刺案、第三次錫蘭海戰和進軍西域時,獲勝者毫無懸念,國史館裡跟西域大都護府長史劉興純,乃至西域大都護、西洋大都護這二位佛魔巨孽攀得上交情的人鳳毛麟角,而軍事方面還得跟樞密院軍史司打交道,如果不是樞相蘇文采熟悉的人,辦事也舉步維艱。誰有這些資源,誰就是勝者。

第六項課題引發了激烈的競爭,這也是國中正在熱議的大事,宰相薛雪牽頭,帶領國中三十四家銀行,三百四十七家票行以及六百六十二家民貸公司,組建英華金融總會。該總會置於政事堂、東西兩院和英華銀行的共同監督下,自身獨立運轉,統籌國中除國債發行外的一切金融事務。包括大英法幣的發行,貨幣匯兌以及貸款利率的管控等等。基本是將過去分散於皇帝、計司、西院和英華銀行的金融權集中轉交給金融總會。

此事是薛雪在宰相任期內立志完成的第一樁大政,核心要義是將過去由政府單獨承擔的貨幣信用體系和金融管制任務,推給整個社會的商業體系來承擔。政府要作的僅僅只是綜合兩院的民意和英華銀行的專家意見,以法規進行宏觀調控。

此事的全貌太過複雜,僅就貨幣一面來看,當金融總會順暢運轉後,過去的聯票就會變成真正的法幣,英華將步入金銀復位制的信用貨幣時代。而一般國人的理解則是,英華要全面迴歸宋元明的紙鈔制,因此國中人心正有些動盪。

政事堂正發動輿論進行廣泛宣傳,紙鈔是商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必定出現的產物,人們要以興利去害的心態對待。宋元明三朝,紙鈔為何害人,是因為發行機制的問題。發多少,怎麼兌換金銀,都是政府空口白牙說了算,供需不對稱,沒有約束,相關的管理技術也不成熟,當然會出問題。

而英華的紙鈔發行機制,則是把權力交給了代表整個商業體系的金融總會,發多少,怎麼兌換,政府說了不算,得看整個社會的需要。東西兩院和政府要作的就是管控金融總會,儘量減少危害。

國中的金融專家提醒說,一旦金融總會建制完成,聯票轉為法幣,英華將迎來猛烈的通貨膨脹。眼下國中生產過旺,市場開拓不足,需要發行足夠多的“英兩”來平衡產銷。與此同時,紙鈔成為主幣後,白銀將被壓到小額貨幣的領域裡,社會的貨幣供應將會大大增加。

完成信用貨幣改革,英華一國才算真正跨入以資本立國的新時代,掙脫舊日儒法社會的農耕基礎。而要完成這場改革,就必須度過這一場猛烈的通貨膨脹。但通貨膨脹的危害也是很明顯的,糧食、人工和原材料等成本猛增,如果沒有足夠便宜的外部原材料,以及足夠寬廣的外部市場,不僅改革難以完成,英華自身都會步入社會崩潰的險地。

由內看外,此時國中不少有識之士才算明白,為何皇帝執意要跟不列顛人決戰天竺,為何皇帝頂著洶洶民意,轉而西征,也不北伐。

天竺之用還不清晰,但北方中原……對不起了,暫時為英華跨過這道門檻繼續奉獻吧。就如當年江南一般,有今日之苦,才能得未來之樂。

這樣的思路並非人人都能看明白,因此金融總會和法幣之事,在聖道二十年的下半年,成為國人心中最關心的一件大事。這事雖才剛剛啟動,但國史館也必須跟進。考慮到此事關係英華百年基業,不管有沒有資源,熟不熟悉金融,國史館的書生們都要奮力爭奪。

這一項課題的爭奪持續了大半日,而後的一些課題就